第一百九十五章 解惑(下)(1 / 2)

第一百九十五章 解惑下

夏夜晚风还带着闷闷的燥意。

蜿蜒的青山河波光粼粼,水面倒映着岸边绰绰人影,圆月倒影混杂在点点天灯之间,皎洁温润。

远远就听见大郎的欢呼声,身旁是一串李家小孙子又跳又叫的小小身影,李广余两兄弟精工细作的改良式天灯格外显眼。

翠花收回仰望夜空的视线,转头催促李广年,“广年哥,点好了没有”

“好了。”李广年收起打火石,将点燃的天灯递给翠花,“你托着底座,像大郎他们那样,稍微托高些再放手。”

翠花高兴的诶了一声,颇有些小心翼翼的接过天灯。

少女初长成的俏脸在灯火月光交映下,说不出的灵动,如盛夏绽放的夏花。

李广年眼中映着翠花明亮的侧脸,看着她轻手轻脚的托着自己做的天灯,无忧无虑的大大双眼中明火璀璨,心中刚升起的些微失落感随之淡化,跟着渐飘渐高的天灯一道,慢慢变得明快轻盈起来。

少年少女并肩而立的身影,只叫落在岸边人流外围的杨彩芽看得目露笑意。

曹卓偏过头,低声问道,“你不放天灯”

天灯也做祈愿用,有心诚的人还会把自己许的心愿写上去才放。

比如大郎和余然,不过两个小家伙不是心诚,而是纯粹觉得好玩。

“我的给大郎了,估计他还嫌两个不够放的。”杨彩芽微微笑起来,随即无所谓的耸耸肩,“反正我也不信这些。”

她跟着拜祭祈祝,不过是入乡随俗,形式如何不重要,心中所愿还是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去一步步实现来得靠谱。

他其实也不信这些,曹卓抬眼望着夜空中飘散着的天灯,凤眸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嘴上说道,“那我们找个清静的地方说话你不是等着我解惑么”

今夜可谓全村出动,这才多早晚,只怕不到半夜村里都清静不下来。

杨彩芽挑了挑眉,曹卓半垂下头,因喝了酒而透出些许朦胧的浅褐色眸子定定落在杨彩芽脸上,顿了片刻才接着道,“你跟我来。”

说罢便抬脚往村南面走去。

杨彩芽回头看了眼白叔一行人,见他们玩性正浓,便提着裙摆跟上曹卓。

出了青山村地界,再往南面去,就是前几年新开垦的一大片新田亩新林地,间中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大小院落,现在又多了不少安置在此处的流民新建的木屋草房,再往远处望去,是一片绵延得看不到边界的待垦新地。

青山镇驱散的流民中,粗略估计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回原籍,而是五里村那片村路安置了一小部分,大部分则安置到了尚算人烟荒芜,地广人稀的青山村南面。

加上原来几个小村子的住户,其实人户倒不比青山村少多少。

只可惜新落户的流民情况特殊,这样喜庆团圆的节日夜里,村南地界对比起青山村,就显出几分沉寂和寥落来。

杨彩芽一路跟着曹卓穿过田埂,感受着周身寂静,忽然道,“阿卓,等林家寨喜事过后,我想让白叔挑几户实诚肯干的流民人家,签了身契归到杨家名下。我家在村南那一百五十亩地马上要秋耕,到时候人手恐怕不够,家中不愁吃喝,我和我娘他们商量过了,干脆把田地佃出去。”

一来减轻杨家二房种田的负担,虎子几个照旧能专心耕种五里村的八十亩地;二来也能拉拔几户流民人家,县衙分下来开荒的低头短则三年,长则五年都不会有好收成,虽有县衙发放的“抚恤粮面”,到底日子还是得过得紧巴巴的。

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收几户流民人家于己于人都是好事。

他明白她的意思。

她和自己约法三章,这是履行承诺,要用外人先跟他知会一声。

曹卓脚步微缓,转头双眼晶亮的看着杨彩芽,“好,回头白叔选定了人家,我再让王超去户房查查那几家的根底,要是没问题就让王超指个衙役帮你们办身契和佃户的手续。”

有衙役出面陪同,即便那些流民不知杨家来历名声,往后在自家手下做事,至少不敢闹出什么事,或是偷懒耍滑。

杨彩芽笑颜如花,“那就多谢县尉大人了。”

如今贩私盐的事抵过他不告而别的事,曹卓再听这声正儿八经的县尉,非但没了之前的心虚,反而朗声大笑。

脚下土路已变成绿草横生的山路,曹卓掩唇止住笑,扫了眼空无人迹的山脚,长腿迈出几步,在杨彩芽跟前微微弯下身来,长臂向后展开,醇厚的嗓音如弦乐般动听,“媳妇儿,我背你去青山坡。”

七夕夜是去五里坡的堤坝赏月,中秋夜就改到了青山坡的水坝赏月

呃,曹卓到底是多和堤坝过不去

来来去去幽会的地点都一样没创意。

杨彩芽很想翻个白眼揶揄两句,视线落在身前愈发挺俊的身形上,不由微微笑起来他还记不记得,以前去基头山看先锋军过境,他也是这样背她上山顶的。时过境迁,眼前人的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