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拾伍(1 / 3)

两小无嫌猜 一霍 5528 字 10个月前

因这起案件被害人是参加科举考试的贡生, 身份特殊。桓晔作为主考官, 便被李恪谨一党以此为借口在朝会上大肆攻讦, 且近些时日愈演愈烈。

其言道, 天下学子寒窗十数年,任何一人都可为江山社稷鞠躬尽瘁。不曾想有朝一日, 本是能鲤跃龙门的大好时机,却与性命之忧相勾结。此案若不妥善解决, 朝廷何以取信天下太子又何以让百姓甘心臣服

储君的微末失误到文臣口中往往就会变成关乎国祚的大事, 进而再演变到其德行有差, 恐难当大任,动辄哭天抢地让皇帝另立新君。更遑论此次在桓晔的眼皮子底下闹出的是人命官司,哪怕其根基稳固, 也难挡政敌的故意寻衅。

“李恪谨这老狐狸, 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不过是徇私罢了。其既能为他的外侄寻仇,又可借此败坏阿兄的名声, 一举两得。”桓允虽未进殿议事, 可他在紫宸殿后殿将朝会上明枪暗箭的攻击听得一清二楚。待朝会结束后, 父子三人进勤政殿后, 他很是忿忿不道。

说来桓晔着实冤枉,他是此次科考的主考官又如何,能肃清考场风气,确保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不负与试考生的悬梁刺股便已是尽责。

那些个一场考试都未及参加, 又私生活混乱的考生,莫不是他还得派人时刻看着以免他们遭遇不测不成

李恪谨不过是欲加之罪罢了,其司马昭之心,早已摊开得明明白白。

只大周政治环境本就宽松。

太祖朝时有文官指着太祖鼻子骂,其非但不曾获罪,还官至宰辅。在老百姓都可高谈阔论朝廷的时期,便是嘉元帝也不好为儿子出头的。

可容忍李氏一派愈加壮大的野心不是长久之计。李恪谨人如其名,行事稳妥,滴水不漏,嘉元帝与其共事这数十年都少有发觉他纰漏之时,眼下对方有加强对桓晔的防备,就更难对其有所突破。

“这案子若是有了眉目,还是趁早了结为好。”嘉元帝缓声道,“他们既是拿舆论说事,待结案后,公开案情细节,也好让百姓晓得,朕这帮重臣眼里日后的国家栋梁都是些什么东西”

于名声桓晔倒是不甚在意,只李恪谨使人在其他地方与他为难,阻碍新法推行的速度,才是让他最为头疼的地方。

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今之计逐个击破方为上策。

他对桓允道:“小九,前日你去大理寺查问的情况如何”

桓允想到傅明砚当时所说,便道:“沈兰庭私下已经认罪,待庭审时此案详情便会水落石出。”

“嗯,庭审那日你在旁看着。”桓晔对沈兰庭印象颇深,那般不堪得出身,咋成安伯府不仅走出来,还将他两个兄长衬得如地上一滩烂泥。此人若走正道,假以时日也会有所成就。

虽法不容情,他却不想其成为政治斗争下的牺牲品,能酌情判决最好不过。

在太子和首辅的双重施压下,大理寺紧锣密鼓的侦办此案,很快便定好庭审的日子。

汴梁春季少雨,多是晴天。

庭审这日,也如往常一般晴空高照,阳光甚是明媚。

宋呁作为何敬等三人被杀一案的主审官,又是他任职大理寺少卿以来头一回审理此种大案。未及开庭的时辰,他便已官服整肃,严阵以待地端坐于公堂的书桌案之后。

严致远为宋呁的长官,却被点为副手,他心有不忿,端着架子故意到得晚了些。到了公堂,他假模假式好意提醒道“哟,咱们宋少卿头一回主审,又是陛下和太子着紧的大案,可莫要紧张的乱了审案的思路哦。”

宋呁瞥他一眼,闭口不语。

严致远讨了个没趣,暗中对他剜了个白眼,这才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

眼见时辰已至,宋呁拍下惊堂木,高声道“带犯人上堂。”

不过片刻,沈兰庭便被左右各一衙役押着走近公堂。他手脚都戴着镣铐,他行动缓慢,半垂着脸,铁链在地面上刮出刺耳的噪音。

大周无跪礼,便是罪犯在堂上也只需站着。沈兰庭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人,又习武,腰背板正挺直,加之他对这场决定他命运的审判已有心理预期,因而面上是一派置生死度外的淡然。

此时,成安伯老夫人被成安伯夫妻二人左右搀扶着,掐着点缓步走进大堂。

那成安伯老夫人一见沈兰庭便恨意陡生,目眦欲裂,她垂垂老矣却蛮力横生,推开成安伯夫妻,举起仙鹤头拐杖便对着沈兰庭的背狠锤下去。

沈兰庭被偷袭一时不察,竟跪倒在地,喉头吐出一口鲜血来。

成安伯老夫人见此犹不解恨,不仅拿起拐杖还要再打,嘴里还骂着“野种、孽畜”之类的污秽之语。

扰乱公堂可是大罪,宋呁气得猛拍惊堂木,喝道“把这妇人给本官拉走”

衙役得了命令,可不管对方是国公夫人还是伯夫人,丝毫不留情面就要将人拖出公堂。成安伯自然不允,几方人马僵持,场面甚是热闹。

未过多久,桓允同叶微雨、裴知月还有傅明砚四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