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十一 玉搔头(3)(1 / 3)

永安调 墨宝非宝 4952 字 10个月前

我未料到他如此说,傻看着他,莫名受了这一礼。

李成器只摇头,对我道“这位是西汉张留侯的后人,国子监本只收年过十四的学生,可他就凭着一句诗,破了这例。”

他似笑非笑看我,我忙避了开,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没想到在此处,却还能看到张留侯的后人。”西汉张子房助刘邦一统天下,流芳百世,而这少年的神韵气度,确也与常人不同。

张九龄尴尬一笑“李兄每次都提我那千年前的老祖宗,害我都不敢见人了。嫂夫人先别急着夸赞我,当初说服老先生的诗句实在拿不出手,不过是无心之作罢了。”

他一句句嫂夫人,叫的我又窘迫起来,忙道“张公子可直呼我姓名,我”我刚要开口却觉不妥,他称李成器为李兄,却并不行礼,难道李成器并未向他表露真身

李成器似乎看出我的犹豫,接口道“这位是永安县主。”

张九龄轻啊了一声,道“那我方才岂不是叫错了”李成器但笑不语,他才恍然再细看我,又恭敬地行了礼,道“县主,在下唐突了。”

我这才暗出了口气,道“张公子再拜下去,那守门的老先生就要上来了。”

看来他早已晓得李成器的身份,却直呼李兄而非郡王,必是交心的知己。我看他笑意满满地起了身,不觉又对这少年多了几分好感,不卑不吭,看似随意却心中自有尺度,若是日后想必也是一可用朝臣。

张九龄点头,道“那我就不拘俗礼了,”他边说着,边举起手上半开的书卷,走上前两步道,“睡前正是读到此处,心中激荡却无人分享,谁想到老天竟是送来了李兄,正好正好。”

他倒也不拘谨,真就和李成器论起书来。

李成器只示意我可随处走走,便与他走到窗边明亮处,低声交谈起来。张九龄显是个书痴,说到激昂处若见珍宝,喜不自禁,他却始终微微笑着,不时添上两句,却是字字珠玑,针针见血。

我随意在成排的书架间走着,扫过一册册书卷,脑中却是方才的对话。透过书卷的缝隙,看着

窗边临窗而立的两人,连阴霾的天色都有了稍许暖意。

手中尚还握着半截玉搔头,他如此坦然留下那半截断玉,究竟何意正是想着,却见他二人忽地停了话,李成器静看着窗外的松柏,张九龄却回头悄看我,轻笑着说了句什么。因离的太远,我听不到那话,却见李成器回头看我,微笑着点了下头。

回去的路上,我探问究竟是何诗句,能让国子监的老先生肯破例。

李成器温声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细品这话,字句简单却直敲人心,果真好句。我捧着茶杯喝了一口,道“可惜仅有一句,若是日后能补足,便可流传于世了。”他颔首,道“好句信手可得,好诗却要字字斟酌,或许日后他有心,便可补足遗憾了。”

李隆基听我二人说着,侧头道“你们也遇到奇人了”我笑着点头“是个奇人。”他看了我一眼,道“是谁”我看着李成器,道“是郡王的朋友,”我想了想,又补了一句,“张留候的后人。”

他眼中兴趣渐浓,道“听你说大哥的朋友,我就知此人不凡,果真如此。”他说完,侧头去看李成器,道“大哥是何时认识这么个朋友,竟也不说给我听。”

李成器笑看他,道“在长安醉仙楼认识的。”李隆基顿时脸上五颜六色的“大哥,醉仙楼”他莫名看了我一眼,没继续说。

我也莫名看着他,又看李成器。醉仙楼,单听这名字就知是个享乐之地,李隆基又是这神情,莫非李成器喝了口茶,带趣地看了我一眼,才对李隆基,道“烟花之地也是聚贤之所,古来多少文人雅士皆喜红袖添香的雅致。那日他去是为了偷书,而我却是为了寻才,恰巧撞上也算有缘。”

他说的坦荡,李隆基听得不好意思起来,轻咳了一声,道“弟弟错了,大哥素来洁身自好”他温声打断,道“此人确是不凡,日后朝堂上必有他一席之地。”李隆基点头,漆黑眼眸沉寂下来,毫不像个孩子。

李成器拿起手卷翻看,没再说话。

我捧着茶暖手,被红泥炉子烘烤着,微带了些困意,没敢再去看他。

因昨日到

时皇姑祖母乏力,所有人便偷了个闲,将晚宴挪到了今日。我们到殿外时,已是华灯初上,纷走的宫婢都在忙着准备,里处诸位尊贵人都已坐下,陪着陛下在品茶。

我随他二人行了礼,便走到矮几后坐下。身侧仙蕙冲我眨了眨眼,轻声道“姐姐今日游玩的可尽兴”我笑看她,道“你不说我都忘了,你怎么没一起去”仙蕙努嘴看我,道“隆基哥哥是来寻过我,可我昨日在水边着了凉,现在还头疼呢。”

我嗯了一声,细看她脸色,确有些发热的潮红,便道“那怎么还来侍宴了让宫婢来说一声就好,又不是什么要紧的宴席。”

仙蕙哀看我,低声道“我是这么想的,可皇祖母晚宴前特地命人去各宫吩咐,今日晚宴哪个都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