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一章吴昊的疑惑
在于淼的珠宝行保险库里面,到是收藏了一些古代的瓷器,包括唐三彩等等吧,总的也有三十多件,其中也有价值连城的。
但从来也没有奢望过拥有一件元青花成品,到是有一、两块元青花的残片,当年一片就花了吴昊好几万的银子。
这也足见吴昊对元青花的喜爱,也足见元青花的难得和价值连城。
之所以元青花价值连城,原因很多,但仔细的研究起来,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一个就是它的特殊颜料。元青花的颜料,以苏勃尼青最为美妙,这是一种极为纯正而又个性突出的颜料,用它描绘出的青花瓷器,因有鲜明、大方、潇洒、立体感强等诸多优点而倍受人喜爱。
苏勃尼青,一听这名字,就知道不是华夏的。没错,苏勃尼青产于伊朗德黑兰以南的一个叫沁格哈默沙村的山中。
只不过这种颜料太稀少、太珍贵,从元代至正年到明朝宣德年后便绝迹了,现在只能看到当时采掘后遗弃的一个个废洞。
苏勃尼青辗转万里来到中国,其中的艰辛就不用说了, 这么说吧,如果不是元朝大力开拓疆土,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古波斯一带,这种生产于伊朗德黑兰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中的苏勃尼青,根本就不可能到得了华夏,那样的话,也就没有现在的元青花了。
想想看,如此珍稀的颜料,自然被当时的生产者及权贵奉为至宝,当然也只有皇宫贵族们才有资格专享,用于那些专门为这些人准备的官窑大大小小的青花瓷器的描绘了。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瓷器呢,以大型器物,如大罐、大梅瓶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亮丽。
这不能理解 ,如同现在的模特,她们身上穿的,永远是最华丽的衣彩。
当然了,限于当时的生产工艺和条件,苏勃尼青这种颜料,因为纯度的问题,所以即有的器物使用的多,则浓一些;有的器物使用的少,便淡一些;或在苏勃尼青青料中混入国产料,或浓或淡,这就是后来造成元青花瓷颜色千姿百态,几乎没有一只一样的原因。
原本是不足,但反到成就了它的唯一性,更显得珍贵。
第二点就是元青花的艺术性。大家都知道,元青花主要的色调以蓝白为主,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其它颜色,什么原因呢
说起来,还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元代是蒙古人的朝代,蒙古人喜欢白和蓝,而蓝色又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在那个时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进入华夏,其中有工匠、天文学家和医学家,他们带来了西域文化。
在元朝正式建朝之后,比起之前,又有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华夏。
而在这个过程中,受西域文化影响,华夏工匠不可避免的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这种文化,于是就将传统的华夏陶瓷艺术,用于这些青花原料画的瓷器胎上,结果这么一烧,竟然烧制出赏心悦目的青花瓷,只是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技术上的创新,从此开创了一代华夏人审美的先河。
说起来,元青花的题材众多,和其他瓷器多表现飞禽走兽、花卉虫鱼不同,在后期,随着元剧的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绘有大量戏剧故事的作品问世。
这也是为什么元青花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作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它与唐宋年间的陶瓷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元青花使华夏陶瓷,从素瓷向彩瓷过渡,其丰富的绘画艺术更赋予了华夏陶瓷装饰性的功用。
当然了,除了元青花价值连城既有上述原因,更重要的是它的自身工艺也达登峰造极的水平。无论是颜色、画艺、质量,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
第三个就是,元青花之所以如此珍贵,前面已经说过了在于它存世量极为稀少。
全世界加在一起,正宗的元青花不过300件,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为稀缺,全世界不足10个,都藏于博物馆和私人手中。
关键的是,就连华夏京城的故宫、乃至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没有一件元青花人物罐,可见其珍罕的程度。
在世界各地,有名的元青花,就那么几件。比如山姆大叔美术馆的 “尉迟恭救主”青花罐,东京的“昭君出塞”青花罐,和“百花亭”青花罐,英国的“锦香亭”青花罐。而“三顾茅庐”青花罐、“西厢记”青花罐、“细柳营”青花罐,都为私人收藏。
有一个不同于其它朝代的现象,那就是元青花珍品也大多深藏于距华夏万里之遥的异域深宫。其中原因在于元青花在世纪中期及稍后,通过贸易渠道运往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所以目前全世界的元青花都固定藏于几处,从来没有分散过。
而在这个世界上存量最多的,第一个就是土耳其的托布卡帕皇宫,说起来,它所保存的这批元青花,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