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训庭在初味轩闹了一场之后,半点儿好处都没捞到,还在廖老爷子面前把自己抹黑得一塌糊涂,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场闹剧竟然一下子打开了烤兰花鱼这道菜的销路。
当天就在现场的那些客人,简直是不厌其烦地对别人夸赞着外面面包和油网拆下去之后,那股让人一辈子都难忘的鲜美味道。
开始还只是零星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一次尝尝,毕竟这道菜的价钱也不便宜。
但是当伙计用木槌敲破外壳,剥掉油网的时候,那股鲜美味儿立刻引得其他客人不断朝这边张望,拉住伙计讯问这是什么菜品。
不出三日,这道之前根本无人问津的烤兰花鱼,竟然成了当天卖出份数最多的菜品,甚至到最后卖得店里没有鱼可以烤了才算完。
夏月初在晚上关门盘账的时候,看到这个结果忍不住开玩笑地说“能有这么好的宣传效果,咱们还得多谢于少爷啊。”
然而此时此刻,于训庭却跟夏月初的心情完全相反,当日离开初味轩之后,这件事不出两日便传得沸沸扬扬、满城皆知。
甚至有人给于训庭起了个外号,叫做烤棒槌。
这对一直标榜自己厨艺天赋好,只是没有遇到好机会的于训庭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窝在家里连门都不敢出,看到什么都觉得心烦,摔盘子砸碗打骂下人,这种发泄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于家的常态。
丁洪昌和媳妇袁氏急得团团乱转,生怕儿子受了刺激,过不去这道坎儿,每日什么都不干。
夫妻俩每天待在家守着儿子,在心里把夏月初跟廖老爷子骂了几千几万遍。
这件事几乎被当做笑话传遍了整个府城,自然也都传到了丁宗光的耳朵里。
丁宗光听到别人转述的那些话,差点儿被气得仰倒在炕上。
于广平临死将孙子托付给丁宗光的事儿,府城厨行里人人皆知,当时还各种夸赞于丁二人不愧是讲义气的好兄弟。
凭心而论,丁宗光一开始的确是抱着要好好教导于训庭的目的。
但是怎奈于训庭完全被他父母给宠坏了,拈轻怕重,又不愿吃苦,偷懒耍滑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厨行又被称作勤行,顾名思义,就是必须要勤快。
虽然没必要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基本功总还是要打扎实的。
于训庭这样的,只躺在自己所谓的“天赋”上呼呼大睡,根本就不愿意付出半点儿努力的人,别说是丁宗光了,就算是太上老君来了,怕是也拿他没有办法。
但是他毕竟还是付出了几年心血和努力的,而且他可以说,在那几年里,花在于训庭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家孙儿。
后来丁宗光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改变于训庭,对方似乎也对自己颇有成见,也就渐渐歇了要好好教导他的心思。
本来因为这件事,丁宗光一直觉得颇为对不起结拜的兄长,甚至还曾经买了酒菜,去墓地上坟,并且坐在墓碑前,像以前那样跟老哥哥聊聊天,说说心里话。
只不过无论说什么,都已经没有人拍拍他的肩膀,默默地陪着他喝干杯中的酒了。
但是丁宗光完全没有想到,于训庭对自己居然是这样的想法。
他居然觉得是丁宗光没能挖掘出他的天赋和潜力,耽误了他,阻碍了他的前途,并且还闹得满城风雨。
城里大多数还记得于广平当年风采的人,看到于训庭如今的模样,居然还真有不少人指责丁宗光,说他把于家唯一的独苗给教废了。
甚至有人说,丁宗光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达到独霸义津楼的目的。
在这件事情上,丁宗光已经完全处于了被动的局面,他又不可能去街上逮个人就去辟谣。
而且有于训庭这个蠢材在这儿摆着,如今他说什么,都已经很难取信于人了。
最让丁宗光无法忍受的是,这些谣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影响到义津楼的生意。
诚然,他跟于广平是过命的交情,但是在他眼中,这份交情,就也只到于广平这里结束。
在于广平过世之后,他花了两年时间将于洪昌挤出义津楼,让他不能参与到酒楼的事物中来,只需要再加等着领分红就好。
他原以为于洪昌已经够蠢了,但没想到他的儿子居然更上一层楼。
如今看来,必须要想办法把于家跟义津楼割离开,不能再继续捆绑在一起了。
丁宗光这边正因为于家两个蠢货气得好几天不舒服的时候,于洪昌居然还有脸上门来了。
“让他进来,我到要看看他还有什么可说的。”丁宗光没有好气地说。
于洪昌这几日的心思全都挂在儿子身上,进门也顾不得客套就对丁宗光说“丁叔,这个初味轩的夏娘子也太猖狂了,她扫了训庭的面子,就等于是打了咱们义津楼的脸啊丁叔,你可一定得给庭儿讨回公道啊”
丁宗光本以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