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四大辅臣(1 / 2)

无双庶子 漫客1 3132 字 11个月前

天子遗诏,也就是传位诏书,可以说是朝廷里最重要的文件了,这种文书宣读之后,就会密封起来,放进宫里的天禄阁之中封蜡保存,没有特殊情况,是绝不会取出来的。

历代天子的传位诏书,都是封存在天禄阁之中。

因此,李信所能看到的,也只能是这个被誊录下来的副本了。

即便是誊录,也不是谁都有资格誊录,只有有资格看到遗诏的大臣,才有资格抄录下来。

李信面无表情,接过文书之后,缓缓展开。

传位诏书的格式一般来说都差不多,开局无非是“朕躬德薄,幸承大统”,然后在写在位期间如何战战兢兢,如何爱岗敬业,这两部分都是大同小异。

最关键的是最后的部分。

按照大晋的规矩,新君十六岁亲政,未满十六岁,可是要设置辅臣,暂掌政事的。

李信看前面的内容,都是一扫而过,很快看到了最关键的部分。

“皇长子姬延,德行深厚,深肖朕躬,着即皇帝位”

“然太子年幼,尚不能主政朝廷,择辅臣四人,以辅弼天子,周转民生。”

看到这里,靖安侯爷的眼神微微变了变。

辅臣的这个位置,代表着天大的权柄,太子今年十三岁,再有十来天过了年就是十四岁,也就是说辅臣最起码可以把持朝廷至少两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里,四个辅臣只要意见一致,就可以代行王事

如果李信能够拿到这个位置,那么接下来两年,无论他想做什么,都不会有什么阻挡。

法理上,就占了便宜。

他朝下看去。

“任尚书左仆射沈宽,中书令公羊舒”

“大都督府左都督姬林,御史大夫严守拙四人,为新君辅臣,望尔四人,能够襄助朝纲,兼济天下”

接下来,就是一段华丽而又生僻的骈文了。

老实说,看到这四个人的名字里没有自己,李信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但是并不吃惊。

如果之前没有西南的事情,天子驾崩,他李信应该可以拿到一个辅臣的位置,但是先前已经有了矛盾,西南对朝廷行成了威胁,天子自然不可能再假皇权于李信,毕竟这与掷尖刀与贼人没有什么区别。

而这四位辅臣,还是很有深意的。

左相沈宽自然不必多说,如今是他在主政尚书台,朝廷政务大多都要经过他的手里,无论如何这个辅臣的位置绕不过他,至于中书令公羊舒,乃是承德朝就拜相的宰辅,四个辅臣的位置给他一个,也没有什么问题。

另外两个就更简单了,大都督府左都督的位置,向来就是姬家人专属,前任左都督姬平,因为老迈不堪,没有办法继续掌握大都督府,因此大都督府的新任左都督,就落到了这位魏国公姬林的头上。

大晋的异姓国公只陈国公府叶家一家,但是姬姓的国公,便不是如何稀罕了,毕竟向赵王还有齐王那种王爵,就算代代削爵,也要掉两代人才能掉到国公。

而另一位御史大夫严守拙,也是承德朝旧臣了。

他曾经任大理寺的大理寺卿,乃是朝廷的大九卿之一,本来大家都以为他的官运会止步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但是这些年太康天子又把他调到了御史台,一路让他做到了监察御史的位置上。

四个辅臣,尚书台的两个负责政务,御史台的一个负责监察官员,而负责调派兵力的大都督府,自然是负责军方,如此,一个近乎完美的权力制衡就这么完成了。

太康天子留下来的这份遗诏,一定深思熟虑了很长很长时间。

想到这里,李信继续往下看。

一段漫长的骈文之后,一行字出现在了李信眼里。

“国朝西南,有平南军逆贼未清,北疆,亦有残周余孽未平,朕辛苦十年,未能竟功”

“南北各有隐患,极易再起战事。”

“若有战事,禁军左营将军,太子太保李信,禁军右营将军,忠勇侯侯敬德,可以参知军事”

看到这里,李信深深叹了口气。

整个遗诏数百字,提到他的也就这么一句。

所谓参知军事,就是一旦朝廷跟别的势力打起来了,他就不止是一个带兵的将军,而是可以进入尚书台,与这些辅臣宰辅们一起商量,究竟是打还是不打,到底要怎么打。

而且他只是可以“参知”,也就是说只能跟这些人商量,并不能直接做决策。

平常的时候,他连“参知”的权力也没有。

即便如此,天子还是不放心李信,又把侯敬德也写在了圣旨里。

其实侯敬德本来不应该出现在这份遗诏里,天子安排好的人其实是裴进裴大将军,不过裴进因为征西南大败,惹恼了天子,丢了禁军的差事,这个名字才落到了侯敬德头上。

他是被硬“加”进来的。

看到这里,李信合上文书,递还给了沈宽。

“恭贺沈相,荣膺辅臣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