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他还是认可先锋军的,至少先锋军没有一股脑地把国内的老师教授一网打尽,不至于让国内断了传授。
他之前之所以犹豫,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内随战乱丛生,总有新长成的学子孜孜求学,总得有人就近授业解惑吧?虽说很多学子南下来先锋军求学,先锋军还为此设立了很全面的助学资金,但总有一些不愿意离开的学子需要有人教导。教育,什么时候都不能间断呀。
“这边偏重于理工科,可选择的人员还是偏少,才邀请了大量的国外师资力量。”余青松唏嘘道。
这么多年了华夏人才还是偏少,先锋军这边大学生在校人数已经突破5万人了,却没有足够的师资,不得不向国外邀请,连日本人都请了不少。
不少日本人会华语,水平也不错,最关键的是此时华夏日语翻译的人比较多。
请外教来是需要大量翻译的,否则讲课别人也不明白。
三巨头在44年就有意识的培养德语人才,为接收德国人才做准备。
不过这么短的时间,学会德语容易,掌握那么多的专业词汇却难,就算换成英语、法语或者拉丁语的专业词汇,也不是短短几年就能熟练掌握的。这些年先锋军培养出的德语高等级翻译还不足七百人,一部分还要安排去翻译从德国搜刮来的各种资料,能留在那些德国老师身边做翻译的已经不多了。
先锋军这几年陆陆续续从德国引进了超过4万的各类人才。工厂中大量德国技工身边只有一些初级翻译,有些身边甚至没翻译。也幸亏他们靠技术吃饭,一些工作手上的动作是想通的,能让人一目了然。
其实先锋军引进的德国人才中,高等级人才相对偏少。
美苏英法诸大流-氓早就盯着这块肥肉了,相对于美国人的优厚条件和全面的搜刮,愿意来东联国的高等级人才很少,毕竟东南亚这边以前还被欧洲人认为是蛮荒地区,论受欢迎程度,这年头还不如经济环境看上去更好的南美。
加上一百多个被先锋军提前或者暗中下手转移的高级人才,来东联国的德国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一共还不足三百人。
来先锋军的德国人才虽多,但基本都是中低档次人才,就连中档次的也是美苏挑剩下的,数量还很少,大部分都是基本功还算扎实的普通工人,其中有一半其实就是来先锋军打工。甚至还有超过五千人是先锋军从各地战俘营中挑出来的德国人。
先锋军也没什么好挑的,比起华夏国内,东联国显得更加一穷二白,常年被当做原料殖民地的东南亚很多工业项目都是需要从零开始,那些德国普通工人和低层次人才也算是合适的带路人。
欧洲其他地方来的人才要少一些,不止是语言,欧洲其他各国人才流失相对较少,流出去的人才也多数选择一个美国梦,不像德国人那样可选择的余地不多。偶尔一些人才,依靠华夏和南洋这么多年受影响的英法翻译也足够应付了。
还有一个没多少选择余地的,那就是日本。
相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有近水楼台便利的先锋军更喜欢狠挖日本的那些高级人才。
对于日本人才,美国人和苏俄等看不上,此时老蒋又顾不上,原历史中日本虽然战败,但人才却都没有多少损失,没有断层,两颗原子弹让他们快速投降,让本土上的科研力量得以保全,才能在战后快速恢复。
这一次,三巨头想挖一挖日本人的根脚。
“日本和华夏文化相近,日本人中懂华语的多,华夏日语翻译也较多。很多专业名字也很相近,一些字句此时也相似,更容易懂。日本高级人才虽然算不上多高级,但给我们夯实基础也将就着用吧。”三巨头这一将就,就各种手段齐上,搜刮来了近7万日本各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