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不是人越多就越好。而工业生产中需要更多稳定的技工。”对这一次裁军,赵易一手力推。
“可他们在军队中也能学到技术,能在军事化管理中更好的完成相关工作。”李衡觉得军事化管理下的成效惊人。
先锋军对移民从一开始就执行半军事化管理,在移民营中就推行强制性扫盲。
之前先锋军扩军,也是为了让那些移民青壮在军队中接受严格的纪律,培养起一个好的纪律习惯。
目前二百多万军队中有近半是不考虑参战的,平时军事训练少,技能培训却多。这样军队大熔炉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有协作有纪律的相对合格的工人胚胎。
反正,李衡用的很顺手。
“军事化管理不能成为常态。我们也不是军政府。”赵易不希望西方舆论占优的情况下,穷兵黩武的帽子扣在先锋军的头上。
华人要稳固住东南亚后花园,靠现在这点移民数量是不够的。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让华夏移民来不及精心培养第二代来稳固江山,这需要更多的力量补充进来。
而短短的一场战争,先锋军的移民数就跌落至谷底。
之前战争欲来前,移民就在减少,但很多人还指望着先锋军的妥协和美国人的调和,抱着希望而来,却没想到先锋军真的就开打了。
战争三个月,新移民来的总人数还不到10万,反倒是逃难出去的人数超过了13万多,竟然出现了负增长。
英法昔日的阴影还笼罩国人心头,担心战火蔓延到新家的人不少,在他们心中,就算是东联国的后方也不如华夏国内的滇桂等省安全。至少那里是没有战乱的。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人命贱如草。
不能指望普通百姓的觉悟,屡经乱世,老百姓都折腾怕了,这是人之常情。赵易把那些青壮早早拉入军队中也是为了约束,但这很容易让人误会为捆绑青壮一起陪先锋军政权殉葬。
这也吓坏了不少打算来先锋军的移民,华夏国内已经流传出了各种传言,宣布停火后一周内,移民也没一点起色。
这需要军队发出一些信号,好安定民心。
“军队不是任何人都能适合。人心惶惶下经济也很难恢复正常运行,军人的消费结构和正常情况下是不同的。”赵易解释道,“我们培养的只是军队工人只是粗胎,还需要经过大工业协作来锻造成才,也到了果实收获的时候了。还有部分军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伤病家庭等原因,也需要慢慢的退役了。50万军队的裁军我们需要三年来进行,也不怕英法反悔。
经过了这一场战争的考验,我们也需要对军队进行一下调整了。”
先锋军之前喊着扩军,还没等扩张到250万,英法就先签署停战协议了。但250万军队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更不用说匆匆扩军中良莠不齐,打一场仗,暴露出了太多的问题。
就算是战争前,也积攒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处理。
有的人该下的下,该撤的撤,有的部队同样需要改编,甚至是撤编。
“英法折腾不了多久了,以后大战至少三五年内打不起来。之前扩军有些匆忙,下一步我们还是得施行精兵路线。这个精兵可不止是武器装备。”叶关也支持军队裁减,“无法掌控的军队并不是好事情,借着这个机会,该敲打的敲打,该压制的压制,才能为下一步发展经济保驾护航。”
任何一场战争打下来都需要调整,否则有些带着战场综合征的军人是很容易以战斗的方式解决内部的问题。
下一步先锋军的战略重心在三巨头的商谈中已经转向了经济发展,夯实工业体系基石。
“不是说国防不重要。眼下我们最重视的就应该是国防和军队,没了这些,一切都是沙滩上的城堡,发展得再繁华也是为人做嫁衣。裁军不一定减弱力量。精兵路线反而会提升我们的战斗力。”赵易也同意精兵战略,“装甲部队的战斗效果很不错,但受地形等条件局限比较大,我们也没那么大的经济实力大规模推广,下一步重点推行摩托化部队。”
对法战斗中,先锋军的装甲部队表现突出,快速包围分割法军队伍就是他们的功劳。但东联国的土地上可供坦克装甲部队尽情施展的地方并不多。
后世东南亚这片区域也很少有大规模坦克战的爆发,除了经济和实力的问题,不得不考虑环境的因素,大量的丛林山地和河流限制住了铁马的纵横。
先锋军目前有陆军两个装甲师,海军陆战队一个装甲旅,足够应付眼前的局面,赵易不打算多设单独的编制:“以后每个集团军中设置一个装甲营,或者是简化版的装甲团,好培养步坦协同作战能力,以及更快的应对意外情况。窦定德的第一装甲师以后主要防备东线,驻地就在河内。杨比利的独立装甲师主要防御西线,驻地设在卑谬。海军陆战队的装甲旅,兼防南线,驻地放在曼谷附近。”
“还得给我们空骑兵一个装甲编制,一个重骑兵装甲团?”叶关张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