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暹罗人竟然这么大意”虽然听了侦查连的报告,彭季淮还是有些不放心,亲自到了前边探查。
由不得他不小心,毕竟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团,而他率领的只有一个营。
从加入先锋军以来,他每一次战斗都勇猛地冲锋在前,这也是他能担任战斗营营长的原因。他们那一批28人有不少资格和他一样的,可先锋军的主力战斗营现在只有两个,第三个还只是新兵营。
这一次先锋军两个主力营都出动了,想到第二营的那个远征军少校营长,彭季淮不得不更谨慎一点。
说实在的,先锋军这一个营足有一千多人,已经超过了中央军一些团的总人数,也不会比对面的那个泰国人的第三步兵团少多少。在看过了这个步兵团的装备后,他更有信心击败这么一支三流之外的队伍了。
但这一次,他需要的不止是击败或者击溃,而是一场荣耀般的胜利,尤其是在第二营也参战的对比下。
就算他这个平时不大关心人际关系的人也察觉到了先锋军中的山头已经竖了起来。
最大的一个就是他们25人集团。
他们是先锋军的第一批队员,赵易三人之下的老资格队员,算得上是赵易三人起家的嫡系,随着先锋军的扩张,他们已经身居了先锋军的各个要职。
他们都是华侨,后来参加先锋军的华侨青年逐渐依附他们,包括曼德勒和东枝以及腊戌发展起来的那些华侨队员。
但从远征军中以及从国内参加先锋军的华侨队员却和他们有了隔阂。
25人集团都是年轻人,而那些在远征军和国内经历了不少磨难的华侨青年自觉已经不再年轻单纯,甚至有些人已经是三四十岁大叔了。本来这些人并不多,可两千多南侨机工的加入,快速崛起成了先锋军又一大山头。
彭季淮关心的不是这些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看多了战争,他们更乐意做一些军工和后勤的工作,而不是上战场厮杀。
第二营中他们只是少数,担当了战斗主力的是那些来自远征军的老兵。
老兵们被打散了编制分布到了三个营中,但第二营中分布最多。赵易也需要这些老兵捏成拳头,成为先锋军的一把尖刀,并不需要平均的分散到三个营中。
尤其是那莫的村那剩下的八百多伤兵,和其他远征军士兵有了隔阂,更是单独抱团,更忠于先锋军,成了赵易在第二营中的嫡系。
只接受了赵易新兵训练的华侨青年们比起这些远征军老兵,就略显菜鸟,更何况第二营的军官团占优势的也是来自远征军的那些老兵,连第二营的营长也是远征军出身的。
新38师的一个少校参谋没有去印度归建,而是加入了先锋军,被赵易提拔为了第二营的营长。
整个远征军加入远征军的军官如果不算徐公达的话,就只有一个中校,再大的官就没有了,他们自有门路,何必在先锋军这里受苦。就连那个中校,在叶关听到的电报中,也似乎是受命来先锋军中掺沙子的,自然被赵易架空到了团部。
校级的军官另有7名少校加入了先锋军。在这个大学生翻译官都要挂少校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少校并不精通军事。赵易矮子里挑将军,倒是挑出了一个人才。
林瑞之所以没有去印度归建,是因为他在美国读的大学并不是军事学校,而是一个野鸡大学,在新38师高层的一众英美留学生中总有些格格不入。他的军事知识全靠自学,却差了一张文凭。赵易却忽略了那一张纸,直接重用了他。
彭季淮重视林瑞,不止是林瑞这个营长身份会被人拿来和他做比较,更因为他见识过林瑞的用兵,只能说一个字“妖”。
彭季淮这些人的军事知识基本上都是从赵易那里学来的,赵易教的也只是当初学到的基础知识,重在夯实。彭季淮打仗虽然猛,却是扎扎实实的很稳。林瑞的路子却更像是野路子,总有些飘忽不定的风格,更加冒险,却往往有奇效。之前百里袭击泰国第2步兵师的后勤物资驻地的战斗,主要就是林瑞来现场指挥的。这也是他能脱颖而出当上第二营营长的一个只要原因,否则老资格的郑大斌的拥护者比他还多。
接下来的战斗,彭季淮也猜不透林瑞要采取什么战术。
战术用巧了,可以用微小的代价获得巨大的战果。
彭季淮担心的就是这个,第二营同样是对上了第4步兵师的一个团,13团。两个营的敌人相差不大,一对比就能分出高下。
饶是平时彭季淮不在意这些纷争,此时也不得不暗自揣摩一下,更加谨慎了。
他此时不是只考虑他一个人的得失,却考虑不出能绝对压倒第二营的办法。
“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了”想得脑门都发疼,彭季淮最终放弃了去猜测,决心用赵易教过的方法去战斗。
“做好自己,不留漏洞,然后以绝对的实力去撞开胜利之门。”赵易在给这些菜鸟们讲作战指挥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那么多经典的战争案例背后,是无数个没有悬念的平平淡淡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