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博弈 初现端倪。(2 / 3)

请最终不了了之,玄烨对于牵涉其中的一干人等都没有做任何处理,此后也依然怜爱关怀沈荃,康熙二十一年更是让他充任日讲记注官,每日陪皇上练字。

毕竟当时朝中的头等大事还是平定三藩,朝臣们很会看眼色,一见皇上并无此意,转头就消停下来。

康熙十八年七月,京师大地震。

刑部尚书魏象枢借此上疏“地道,臣也。臣失职,地为之不宁,请罪臣以回天变。”

矛头直指索额图和明珠,弹劾其党同伐异,卖官鬻爵,徇私舞弊等诸多不法事。认为京师大地震乃是满洲勋贵多行不义,要求玄烨惩治索额图与明珠等一干身居高位的满洲重臣。

正当战火炽热,民间反清气焰高涨之时,朝堂内部的汉官借大地震一事,拉开了对满洲贵族以及在外八旗大兵的抗议热潮。

汉官们纷纷跟着上疏,指斥在外领兵的王公贝勒玩寇殃民、越省购买妇女、抢夺民间财物

左都御史宋德宜直言指责一众将领“稍不如意,即指为叛逆”

玄烨作为满洲统治者,受到了汉官空前的压力,双方几次交锋,事态一直绵延到康熙十九年仍未停止。

沈荃不以弄臣自甘,感奋当时形势,上疏请求停止将人犯全部发遣至乌拉一事,竟为汉臣推波助澜。

沈荃“从来发遣人犯原分远近,现今一概将其发往乌拉,恐与皇上的好生之心不符。”

当时已经近三年不雨,朝野议论纷纷,九卿竟从沈荃之意,局势更难控制。

玄烨内外交困,身心俱疲。

佛伦急得团团转“我看皇上兜不住了,恐会弃车保帅”

朝堂中满汉对立浩浩荡荡,已经影响了朝局的稳定。

皇上心里,现在头等的大事是平三藩。

他原想护住满洲,结果现在事发至此,想尽快平息朝廷里的这次纷争,索额图和明珠必有一个要被舍弃。

索额图有太子,皇上要扶保太子,便只能舍弃他们这一方。

明珠心中亦是焦灼,比起太子的至关紧要,他一个小小的明相可算不了什么。但不到揭盅,一切还没有盖棺定论,明珠也不想现在就放弃。

他静下心来细细忖度,他一向最明白圣意,总会有什么法子

太子

太子

明珠伸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叫过佛伦“你去把余国柱叫来。”

若是如此,倒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

康熙十九年三月,眼见战事进入尾声,科臣余国柱突然上疏奏请,重提太子出阁一事。

索派和中立的朝臣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明白明珠一派为何提起此事。

不过此事对他们有利,虽觉必定有古怪,但他们总不能自己反驳自己,既已经被提起,他们自然只能跟着赞同。

玄烨这次并没有冷处理,反而很直接地答复了请奏的阁臣“皇太子现在年纪尚幼,教以读书,必须严切教训,方为有益。但出阁讲书,俱属虚文。纵使皇太子在字句或是理解上有误,众人因为大礼所限,也无人敢于匡正,反而耽误太子的功课。”

内阁以为皇太子出阁讲读是传统,大典不可废。

玄烨却认为与其遵循这些典礼虚文,耽误真正的学习,还不如他自己严加教育太子。

面对阁臣的进逼,玄烨冷冷道“前明倒是遵行典礼,但却无一精通学问的圣主。”

彼时魏象枢独对引发的浪潮未平,玄烨是绝不肯屈从于汉官的压力,以明制令太子出阁的。

此事过后不久,索额图以病解任,明珠一派权势日盛。

之后数年,有关东宫出阁的博弈反反复复,玄烨要么束之高阁,要么积极答复,之后杳无音讯。

三年前,朝臣再一次上疏催促,原本也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这次玄烨竟破天荒地没有持反对态度,反而赞同地认为太子基础已经打得不错,此时正宜讲书。

朝臣们正要高兴,明珠出列道“臣等尝思皇太子出阁典礼当举,但不便御正殿,以御别殿讲书为宜。目今文华殿尚未修建,似无讲书之所。”

玄烨点头“卿所言有理,传谕工部,命即行起造,修缮文华殿,以备太子经筵之用。”

提议的朝臣面面相觑,此事有些突然,但这事儿也是应有之义,他们无从反驳,只好等文华殿修好再说。

没想到文华殿这一修,又是整整三年过去,其间数次有人想要催促工部,都被各种理由搪塞回来。

现在万岁终于松口了

文华殿在数月之内便完成了几年都没结束的修缮工程,只待太子驾幸

毓庆宫中。

胤礽收到消息,既高兴,又忍不住紧张“叔公可还有其他话嘱咐”

来人小声道“索相道此次经筵大典对您至关紧要,殿下定要好好准备。特别是四书和尚书,万岁之前曾与朝臣夸口,道您已于四书、尚书略能成诵,还有书法,万岁爷最重书法,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