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宁看着朝堂上的太后,忽然心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是他师父的话,他会怎么做呢
答案显而易见,张精忠选择了尽可能的和太后和平共处。张精忠当年不知道太后冷酷铁血的本质吗不,作为一手挖掘了有琴太后的人,张太监肯定比所有人都要了解这位太后的本质的,甚至可以说这才是他们进行合作的基础。
张太监一直不觉得当皇后的必要条件是爱皇上,她可以敬他,畏他,拿他当上峰老板,却绝不应该为爱吃醋,失去理智。
而有琴太后的冷血性格,无疑是最符合张太监这套理论的人。
她可以对后宫诸妃一视同仁,可以爱护自己的亲子,从不会因为嫉妒而误事,让后院失火。因为她根本不爱肃帝。只要肃帝给够她身为皇后足够的尊重,她就可以是全天下最贤惠的妻子。
张太监与这样的皇后在内廷配合,自然是千好万好心情好。
于是,池宁扪心自问的第二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那我可以和太后合作吗
事实上,现在池宁和太后的关系,就处于一种比较微妙的合作里,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推太子上位,并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只是池宁这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先一步考虑到了更远的未来,当太子登基后,权柄该如何重新洗牌。
不,不对。池宁想着想着,这才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太后也在防备着我,是吗这是池宁的第三个问题,他选择了直接问原君,因为池宁突然明白了,他按兵不动是因为他拿太后没辙,那太后呢太后为何一直容忍他的种种试探是因为脾气好吗很显然不是,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太后拿他也没有办法
是的。原君开开心心的恭喜了池宁,他也被别人标记了劲敌。
换做旁人,肯定会觉得这是嘲讽了。但只有池宁,也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原君的道喜,因为他真的就有了一种荣幸之至的感觉。他觉得强大到没有办法解决的对手,也对他有了一样难搞的敌视。
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就这样在池宁的心中诞生。
池宁转天,就把自己的想法和二师兄俞星垂说了一遍,然后,就连仙仙都表示,这想法真的很大胆“你真的确定不会有问题吗”
“我们做什么都会有风险啊,”池宁耸耸肩,“既然这样,不如搏一把更大的。”
说完,池宁就开始着手,细化起了他的想法,打算等他查缺补漏,研究到了足够有说服力后,就拿去和王洋商量。
赶在池宁的计划全部写清楚之前,铨选先开始了。
铨选,在更早的朝代里,是一种选官制度。到了大启,又衍生出了对各级官员的考察制度。基本上和科举大同小异,都是以考试为主,各地先考,优越者再到京城考。考得好,就可以得到升迁,考不好那就要面临其他情况了。
池宁这段时间这么忙,也是因为铨选近在眼前,奏折才会这么多。好像全天下的官员在这一刻都意识到了,必须给自己刷一刷存在感。俗称临时抱佛脚。
哪怕佛对此并不是很开心。
大家依旧热情,觉得不能再这么在职位上混下去了,必须得作用,至少不要让人觉得自己是可以取代的,被轻易刷下去。
大启的铨选,有两种考试
一种就是等待选官的后补官员,他们是希望前辈们能腾出空缺,自己好通过考试,去填补坑位。
一种则是本身已经有了官职,不想失去或者想要更进一步的,他们会通过考试,来被朝廷考察,看看是否是留任、升迁亦或者是平调,乃至是被撤职。
各地的考试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按需考试,京城的大考却是三年一次,机会转瞬即逝,必须得把握好了。除一二品大员以外,都能报名。不强制,只是若报了名,却没考好,那面临的降职风险也要自己认命。
池宁等人在忙碌的,就是在这场京城大考里,最高级别的一场考试。这考试是经过其他选项都已经筛选过,只剩下最后一步鲤鱼跃龙门的。
大部分都是外省官员调往京城的最关键一步。
考场就设在北宫,离贡院不远,由司礼监和吏部共同主考。因为这是池宁进入司礼监遇到的头一回,他便决定亲自下场监督,以防忙中出错,他好在现场临时找补。内阁一看池宁去了,怕吏部尚书玩不过池宁,给他太多可乘之机,就请了首辅王洋出山,来与池宁达成一种制衡。
当池宁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肉眼可见的更加开心了。
因为这代表了别人真的在拿他当一个棘手的大佬来郑重其事、小心翼翼的对待,池宁发自真心的喜欢这种威慑之感。
他根本没打算掩饰。
当然,池宁也不可能在考场里像个监工一样,辛辛苦苦的一直监督,他参与的主要有三项,开场、闭幕以及
开场前一夜的神秘仪式。
其实这种仪式在科举考试的贡院前夜也会进行,只不过池宁当时为了避嫌,没有参与。铨选前夜,池宁和王洋都换上了祭祀时才会穿的朝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