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戏,其实有好几个关键的节点,一个是第一次由“哭”转“笑”,然后再“笑”中带“哭”,最后那一滴眼泪交织着眼妆流了下来。可以说才是真正的重点!
李易说的是否需要道具协助,也是因为这一点。
因为这一场戏,只需要一滴眼泪,所以,不能真正的极其悲伤的落泪,但是却又要展现出来此时此刻的情绪。
“化妆师,给史蒂文补妆,我们再来一遍!”
很快地,化妆师就给史蒂文·比尔补好了妆,史蒂文·比尔闭上眼睛大概过了一分钟左右,他睁开眼睛,冲着李易比了个大拇指。
李易点了点头对着对讲机喊道:“开始吧!”
“《小丑》,第一场,第一镜,第二次,a!”
只是这一场戏的难度,的确李易没有低估。
虽然只是一场“强颜欢笑”的戏,可是里面的每个节点都很关键,这是电影,不是电视剧,李易也好,或者史蒂文·比尔也罢的要求都非常高。
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
中间因为妆花了,要重新进行补妆,以及史蒂文·比尔调整状态,李易讲戏,等等,也耗费了不短的时间。
当然,实际上,这第一场戏,也是一个剧组磨合的过程。
之后的拍摄,同样的并不是那么的顺利。
但是李易早就有所准备,这部片子,史蒂文·比尔的表现可以说太重要了,几乎是他状态好,拍摄就会快,状态不好,拍摄就会慢。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
说实话,《小丑》的整体的拍摄并不那么的顺畅。
但是进度还是在推进着。
不过,拍到中间,史蒂文·比尔却似乎一下子变了个人似的,拍摄变得无比的顺畅起来。
但是李易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因为,史蒂文·比尔的状态有些吓人。
他几乎不再和人交谈,拍戏的间歇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
李易知道,这是入戏了,但是这种入戏,却有些太深了。
这也是李易为什么高兴不起来的原因,记忆里,《小丑》的演员,似乎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另外一部《黑暗骑士》里的小丑却因为入戏太深,最后死去。
做导演这么多年,李易也见过不少入戏太深的演员,但是因为那些戏,并没有像《小丑》这么的特别?
所以,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至于太让人担心。
可是《小丑》不同,他太压抑了。
但是目前来说,李易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很快地,电影拍摄来到了整部戏最关键的节点。
《小丑》这部电影,可以说里面的几段舞蹈,确切地说是在整个电影的高潮面纱揭开之前,用小丑亚瑟的三段独舞作为开篇铺垫。
首先是略显凋敝的商业街旁,小丑亚瑟在钢琴声中举着广告牌在街头舞蹈着吸引人群的注意力。镜头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亚瑟日常生活。
而接下来的舞蹈出现广告牌被抢走后,亚瑟的老板不留任何情面地指责他并加以人身攻击。导致亚瑟回到家以后,举着同事蓝道送自己的那杆枪跳起舞来。
低迷、幽暗、迷惘冰冷的的空间暗示,显示这个阶段的他的彷徨无力,但立刻又在一段自问自答中完成了自我情绪的消解,即使这种纾解是短暂的。而最终这段舞蹈的结局就是擦枪走火,子弹射向了天花板,他不得不拧大了电视的声音加以掩饰,这也是后来他整个人生逐步失控的隐喻。
接着,亚瑟因工作去儿童医院跳舞,当日的伴奏正是和他小名一样的《happy》。在很多经典电影中,比较常用的手法即是以大喜来叙述大悲,从而使大悲更为作悲。
而这一段舞蹈也导致手枪从兜里掉出,因此他被解雇了,赠送他手枪的蓝道出卖了他,这是亚瑟走向癫狂之前的一脚油门,也是推动着整个剧情从高处跌落的拐点。
不过这个阶段的的亚瑟依然有足够支撑自己的两大信仰:
第一个信仰是爱,来自于母亲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于母亲的爱;
第二个信仰就是为世界带来欢笑的使命感,也就是他成为脱口秀喜剧演员的梦想,为此他疯狂崇拜自己的偶像——热门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莫瑞。
影片中出现好几处亚瑟回家的场景,在外求生时的烈火烹油之后,灰烬落满地的宁静,都在家中母亲的温柔以及莫瑞的节目中得到喘息。
但是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乃踌躇满志,二是万念俱灰。对于小丑而言,二者随机转换,从一种极端,驶向另一种极端,充斥着随时会崩盘的危险。
直到这种希望随着接下来的一段舞蹈一起开始坍塌。
亚瑟在地铁里发现那些西装革履的中产阶级的年轻人,公然调戏妇女,亚瑟病态的笑声刺激了他们,在他们群起而攻之的压迫中,终于,亚瑟掏出那把手枪射杀。
然后他疯狂奔跑,就像要逃离这一切的侮辱、冷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