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要省钱,就拍一个人的电影(2 / 3)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5746 字 4个月前

那位,你说说看。”李易点了一个举手的导演说道。

“李导您好,我想是不是一场爆炸画面多次循环使用?”

李易打了个响指:“不错,这就是循环的妙处!因为我们的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同一段时间里面,反复的发生,那么爆炸自然也可以循环发生,那么一模样,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展现爆炸场面,循环一遍,我们可以多用一次,循环10遍,我们可以直接多用10次!如此一来,符合逻辑,又能够制造出大家想要看到的爆炸效果,又同时合情合理!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我们只需要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碎片、灰尘、火光等素材的点缀,就可以让观众以为这是拍摄了很多次的爆炸的场面,可是实际上,我们同一场爆炸场面整整用了10次,乃至于更多次!

可是效果却完全不同,这就是花小钱办大事!

所以,循环是个非常有趣,又很适合小成本电影的概念,当然,这里剧本不可或缺。

省钱第二招:寻找一个“物美价廉”的领衔主演!

这个其实是老生常谈了,其实既然是小成本了,那么找大明星,真的没必要,国内有很多物美价廉,演技又好,形象又极佳的演员,他们完全可以担任主角。

科幻电影不同于其他电影,我们必须以创意和故事取胜,所以到演员这里,只要形象契合,演技足够,就可以了,不必去渴求大明星。

省钱第三招:其实和之前说的循环爆炸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室内小场景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这在《月球》这部电影里面,其实我已经用到过了。

而再说说我的循环理念。

我们可以设计男主角在自己大脑幻想出的类似太空舱一样的小空间里不断醒来,在这样的密闭小空间中,主演可以在这里面完成他大部分的独角戏,可以让拍戏的过程中这个空间唯一的变化,只是随着他的状态越来越差而变得越来越乱而已。

另一个重要场景,发生在即将爆炸的火车上,为了免除在各地取景需要消耗的费用,我们可以在一些在火车上拍摄的场景都通过搭建一辆模型火车,在绿幕前进行拍摄,最后再合成火车外的风景来完成的。

这样的成本又可以大大节省!

除了要将影片的剧情进展全部控制在室内搭建的狭小场景之外,另一个省钱术就是重复使用镜头。

例如我提到的创意男主角不断在自己想象的类似太空舱的环境中醒来,每一次醒来都是同样的镜头,而每次当他穿越回即将爆炸的火车上时,也总是从相同的镜头开始的。一样的人物坐在一样的位置上,他会先把每个人之前的行为在脑海中过一遍,从中选出他怀疑的作案者。

尽管是不断重复相同的镜头,但是我们却可以用剧情将这种重复变成了一种合理,并且在重复的同时,让整个影片还保持了干净利索的剪辑和毫不拖泥带水的叙事手法,这样的做法让影片在商业化的节奏之下又保证了实验性的叙事挑战,更重要的是还大大节省了开支。

省钱第四招:特殊化妆的点睛作用!

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那就是通过特殊的化妆,让视觉效果呈现出来让观众震惊的画面。

只是让李易哭笑不得的是,他说了这么多,结果大家关注的重点,却放在了李易说的这个想法和这个科幻新片上面。

《源代码》是李易参加科幻电影节期间激发的记忆。

不得不说,作为一部“小成本”科幻电影,《源代码》真正的做到了李易之前提到的那几点。

其实小成本科幻电影,又想要硬核科幻,那么其实都是有共通之处的。

那就是,很多都是“一个人的电影!”

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从原版的两部电影《月球》和《源代码》来说,无论是在月球能源基地里工作的山姆,还是在开往芝加哥城际列车的科特上尉,他们都置身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确切说,他们也都不属于自己。这就有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怀疑却与日俱增,从末世论到智能机器的神话,本质上,它们都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体现。

有人强调说,抛开低成本制作等优势不谈,原版的导演邓肯·琼斯的科幻作品都在讨论人本主义,而不是科学技术。不管生存还是毁灭,复制还是源代码,人的意念想法能改变一切。所以,源代码系统不会是《源代码》要讨论的重点,影片要讲的,还是人之常情。除了被硬摊的找凶手任务,上尉邂逅克里斯蒂娜,打动古德温,跟父亲通话和解到救下了一车所有人,这些都跟硬科幻毫无关系,而是跟“人”有关。

博士说,源代码系统只是时空复制,八分钟时间一过,自动重启。听起来,这好像不带存档的rpg游戏,然而从第三次穿越开始,八分钟时间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上尉下了车,还揍了人,结果火车依然爆炸。后面几次穿越,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爆炸时间不断改变,上尉的自我世界也开始坍塌瓦解。很显然,博士骗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