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杀国舅!(1)(1 / 2)

大燕复兴元年七月初四,漳河南岸,日暮斜阳。

滔滔漳河水性湍而悍,急流以高屋建瓴之势,穿峡谷、越断崖,奔腾而下,“漳水洪涛声闻数里”。

数十骑自河南方向奔驰而至,打头的为一个身穿青衿、身材修长挺拔、面如冠玉的青年,读书人打扮,腰间佩剑,而身后随从皆为青色劲装短打。

青年止住马,跨在一匹神俊白马上,眺望着眼前的这段漳河,见河水裹夹着大量黄色的泥沙,不由惊叹道“小乙,没想到漳河竟与黄河水质、水势相当,看这河面湍流,黄沙滚滚,堤坝简陋,怕是极易生出水灾。

难怪这一路行来,沿岸都没有多少村寨。”

另外一名青衣劲装青年浓眉大眼姿容清秀,在马上躬身笑道“皇上,漳河素有小黄河之称,史书载,漳水之浊虽减于黄而易淤于黄,臣祖籍临漳,曾听族中老人讲过,漳河上游十年九旱,下游洪涝频繁。”

王霖哦一声,再不多言,在马上静静凝望漳河急流,沉默下去。

因为御驾亲征的队伍夹杂文官、内眷、士子和大量的随军人员,所以整体行进速度缓慢。

大部队今日驻扎相州修整,王霖便率燕青及随身锦衣卫赶来临漳,本意是亲眼查看一下漳河两岸的土豆、红薯推广种植情况。

一路行来,王霖心中便有了数。

春天播种的土豆七月中就可以收获一茬,然后赶在七月末八月初再种下,至秋末冬春又可再收获一茬。

从今年开始,河北河南山东及江淮各道土豆已经大面积推广开去,局部地区红薯也在大面积种植。

从河北的情况来看,今明两年丰产已经毫无疑问。

除了军供之外,即便出现天灾,大燕子民也绝对不可能再饿肚子。

这就为大燕整军备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口粮充足,又会带来经济繁荣,百业兴旺,财赋充盈。更重要的是会推动人口几何倍数的膨胀。

毕竟,汉民的生育能力,若说世界第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敢号称世界第一。

王霖心怀愉悦,眼望漳河,便随口吟道“行经百度水,祇是一漳河。不畏奔腾急,其如转折多。出山通远脉,兼雨作洪波。偏入曹刘赋,东流邺下过。”

他诗兴大发,身侧的燕青也粗通文墨,便随口称赞了几句,王霖笑笑,也没在意,正待命人寻一渡船,准备过河,却听远端传来女子孩童尖锐的啼哭声。

王霖皱了皱眉,扭头望去。

只见前方一处简易渡口处,十余衣衫破旧的民妇被驱赶在此,似要渡河去对岸的临漳,其中不乏怀抱婴儿或手牵幼童之人。

名黑衣富家家丁模样的汉子,手持短鞭,劈头盖脸正鞭笞着不愿意过河的妇孺。

站在一旁的,还有个三十来岁管家模样的男子,油头粉面,双手掐腰,神色狂傲。

王霖带人驰去。

燕青见那家丁出手狠辣,打得这群妇孺鬼哭狼嚎,又见皇帝眉头紧蹙,便冷喝道“住手何故鞭打妇孺”

管家模样的男子回头扫燕青一眼,见燕青这群人人多势众,衣着不俗,也不敢怠慢,却也还是端着架子,微微拱手道“在下临漳宋家三老爷府上管家宋鹏,不知阁下是”

燕青嗤笑一声“某问你,何故鞭打妇孺都住手”

此人奇道“看阁下像是外乡人吧这是我们临漳宋家的家务事,你一个外乡人,也要管你难道不知临漳宋家么”

燕青其实大抵猜出这所谓的临漳宋家,应该就是皇帝曾经住过两次的铜雀台宋氏,当地豪强,宫妃宋氏双姝的娘家。

但区区一个临漳宋家,虽然出了两个皇妃,但在燕青眼里,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燕青淡然道“不管是什么人家,都不能无故殴打老弱妇孺”

燕青挥挥手,手下锦衣卫立时冲上渡口,将这些人驱散。

两个想要动手的恶奴,被锦衣卫飞起一脚踹进漳河。

宋鹏恼羞成怒,想发作又不敢,只得跳上渡船,站在船上驶向河中,又转身来面向燕青等人叫嚣道“尔等外乡人,竟敢管我宋家之事,真是不要命了”

燕青理都懒得理他,径自翻身下马,从地上扶起一名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三岁左右的孩子,单从衣着来看,也分不清男女。

无论是王霖,还是燕青,都没有把这当回事儿。

只是随后锦衣卫问出来的结果让王霖面色阴沉,心中怒起。

所谓临漳宋家自然就是铜雀台的那个宋家,而宋家三老爷,便是在宋家行三的庶子宋固,还别说,真与王霖有点关系,宋氏双姝的亲生兄长。

作为宋家庶子,宋固在宋家本来是近乎奴婢的存在。

自打宋氏双姝嫁给王霖并成了皇妃之后,宋固一家鸡犬升天。

宋固不但从宋家分得了大量的家资田产,还在临漳城外建了一座大庄子单过,此人善于扯虎皮拉大旗,周遭乡绅乃至相州临漳的官员,往来巴结他的人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