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安稳下来。”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李清照柳眉轻挑,欲言又止。
王霖与朝臣系统的矛盾虽然因昨日的事貌似告一段落,但聪慧如李清照和朱淑真、李师师三女,却也知道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最终还是会爆发。
其实,似乎还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她们见识不俗,都能看破问题的关键所在。
王霖非科举晋身,这已经被文臣系统死死排除出去。更重要的是,大宋实际是文官政治,重文轻武数百年。
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话可不是虚构。
在一些时候,文臣捆绑成团,左右皇帝和朝政,在北宋史上是司空见惯的事。
而王霖的横空出世,让武将有了大面积抬头的空间。
而实际上,正因为王霖的存在,文臣已经压制不住武将。
然而,文臣统兵的规制,最直接的弊病已经在金人入侵,河北各州府主官望风而降时暴露无遗。
这让文臣丢尽了脸面。
最近朝中武将勋贵的蠢蠢欲动,让唐恪这些纯翰林出身的文臣几乎是昼夜不安。
而王霖又主张在战时,由武将统领政务军务。
河北各州府的新任主官,已经有不少武将勋贵子弟充斥进去。
像高家,曹家,折家,杨家,耿家。等等。
假以时日,文臣政治将不复存在。
更何况,王霖还有可能篡宋登基。
一旦这样一个崇尚武事卒伍的人当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定荡然不存。
显然,王霖肯定是不可能与他素来厌恶的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所以,这才是朝臣从骨子里排斥王霖的根本所在。
而李纲、吴敏和宗泽这些人之所以支持王霖,除了因为他们是主战派之外,还因为他们本身对“外行领导内行”的军事机制持异议。
李纲很赞同王霖的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国之大事,文武互补,不可成了瘸腿。
重文轻武,或反其道而行之,都会祸国殃民。
再则,王霖逐渐展现出来的天纵之才,也不只是军事方面,已经渐渐获得了这三位具有大格局的文臣的认可。
他们这一年来施政的方略,借鉴了王霖的诸多思路。
可惜现在没有时间让他们从容肃清吏治,改良经济和整顿朝纲了。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
他们在朝中执政的根基就是王霖。
没有王霖的支持,他们很难坐镇中枢,单是皇帝这一关都难过。
说起来,他们为相的资历和资本还是欠缺的。
但正是王霖的举荐,让李纲三人入主朝纲,宵衣旰食,夙夜在公,勉力维持,这是大怂王朝坚持到现在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公,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数百年,所谓刑不上大夫,法不责言官,可翰林言官你可是诛杀了不少,所以,文臣恨你也不难理解。”李清照笑道。
王霖拉过她的手来,居然一把将她落在腿上坐下,李清照面色骤红,垂下头去,再也不说什么了。
王霖轻抚她冰冷的小手道“我杀的都是恶徒,那些言官哪一个不是罪恶昭彰,恶贯满盈”
朱淑真沉吟着“旁的我不知,但是相公杀那两浙路转运使钱家,那些赃官,祸乱江南,当真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李师师笑吟吟插话道“相公所杀当然都是恶徒,都是当杀之辈。
不过呢,其实朝中这些文官也并非都是尸位素餐之徒,其中还是有不少能干事的能吏。
此外,虽满朝都是贪腐之流,但翰林中还是有些洁身自好之士的。”
李师师的意思是劝王霖能忍就忍一忍,毕竟他日后若是要登基称帝,可以指望武将打天下,但要治理天下,还是要靠文官的。
也不能一味打压和屠戮文臣。
适当时候,该缓和一下与文臣系统的关系。
王霖笑笑“没错。正因如此,我才容忍唐恪和耿南仲在背后的蠢蠢欲动。
他们虽然畏惧金人,畏战,但就整体来说,还算是署理政务的干才,也不能统统一棒子打死。”
“大宋重文轻武已数百年,这种风气根深蒂固,文臣从骨子里就瞧不起武将,动辄打压。
平时倒也罢了,但到了当前这种国难当头,若还是此心不改,为了所谓文官之权而挟制武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
“只要他们不破坏我抗金的大局,背后有些小动作倒也无关紧要。但这种风气由来已久,也不是一两年能扭转的。慢慢来吧。”
“清照,我听闻李迒正妻病逝”
王霖突然话题一转,李清照愕然,旋即抬头道“去载因病而早夭,翰林宋家嫡女,也是可惜,才二十出头的年岁。”
“他才二十多岁,不如续弦。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