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帝突然给诸皇子封王,这在朝堂上掀起的波澜便似今冬的这场雪,来得突然,同时久不止息。
但众臣虽然都感觉到有些懵,却也没有什么好阻止反对的。
毕竟皇帝给自己的儿子封王,那是理所应当之事。
事实上,几位年长些的皇子都迟迟未曾得封,也惹得他们背后的外戚势力常常暗生不满呢。
早该封王了,齐王一枝独秀,不是平衡之道。
封王真不是大问题,大问题在于封王的后续。
永熙帝接着又发了几道圣旨,言明皇子们都大了,该立业了。而要立业,就得先成家。
齐王和四皇子怀王都已经成家,有了王妃,这回就可以先不管。
但六皇子蜀王、八皇子韩王、九皇子楚王,这兄弟三个可都打着光棍呢。
刚好,三兄弟都有未婚妻,那也不必再为选妃之事而苦恼了,直接的,永熙帝就下发旨意,叫他们通通完婚
还搬出了钦天监,说是钦天监测算了,三位皇子宜紧急大婚,否则只怕要生不祥。
得了,钦天监都这样说了,大家还能反对么
皇子大婚这个事情呢,要说是国事,它也可以算作是国事,但要只说是私事,这也确实就是私事。
于是,三位皇子紧急完婚的事情也被搬上了议程。
不,不仅是议程了,永熙帝都直接下旨了,众臣自然也无话可说。
总不能不让皇帝的儿子娶媳妇吧
没有这个道理。
当然,这其中也有气得脸黑,气得牙疼,气得恨不能跳起来,当场揍钦天监这些神棍一顿的清平伯
奈何,钦天监的高手比他还高手。
清平伯“”
清平伯也无话可说,只得咬着牙,生着闷气,认了。
还能怎么办想当初,江琬跟九皇子楚王订婚,还是她自己主动跟皇帝提的呢
清平伯知晓此事,此时便实在无法出言反对。
再然后,皇帝下发的又一道指令,才真是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
原来封王、完婚,都只是前置步骤。
永熙帝真正的目的,竟是要放已经成家的皇子们出京,让他们到各自的封地上去就藩
这下子,朝臣们就再不能无话可说了。
首先由礼部侍郎出列,劝阻道“陛下,先帝曾发明旨,要使大周再无诸侯国。陛下却不但分封诸王,还要使诸王就藩。这只怕有误先帝之意啊。”
当下出列的不是最高位阶的文臣,而只是礼部侍郎,这是在试探永熙帝的态度。
永熙帝态度坚决,放弃了从前在朝堂上的帝王心术那一套。
直接说“封王封土而不封国,此便是本朝解决诸侯国问题的最佳方法。不封国便无诸侯国,诸王虽分封就藩,所守之土也依然是我大周之土”
这这就有点流氓
什么叫做封王封土而不封国都封王封土了,再封不封国又有什么区别呢
那不是挂羊头卖那什么狗肉嘛,别以为换个名目,这就不是诸侯国
然后,永熙帝也不跟做反对的文官们扯皮,直接就先问蜀王的外祖,太常卿白老爷子意下如何
白老爷子能有什么意见
那当然是,懵过之后就赶紧说赞同啊
这种好事砸在头上,那还有什么好迟疑的
如此,整个朝堂又变成了各方势力的大论场。永熙帝则稳坐钓鱼台,倒不着急了。
不必他下场去撕,诸皇子背后的关系就自然会冒出来冲锋陷阵。永熙帝还能冷眼看着,暗中判断谁是谁的派系呢。
当然,也有不想就藩的。
比如齐王一系。
齐王在京中本来就经营出了大好局面,他不需要离京再去建造势力。
他的目标就是常伴父皇身边,排除异己,再一举夺位。
最重要的是,天狼入关在即,齐王一系都心知肚明。他们早已多番布局,只等某个关键时刻到来,齐王或可一举上位
如此情况下,永熙帝却偏偏要将他一竿子支到封地上去。
这还得了
真要是跑出去了,原来的计划还实施不实施
就算真能等来一个关键时刻,可齐王如果远在天边,那这一切也毫无意义啊。
最怕是为他人做嫁衣
就这样,各方势力一阵扯皮,谁也不想让谁。
倒是秦夙背后清清静静,他没有母族,妻族江家在这个时候也并不为他说话。
至少清平伯是不说话的,清平伯都不说话,江氏族中的其他人自然就更不会说话了。
如此连番几日争论之后,高踞御座的永熙帝恍然竟是发现了几分秦夙的好。
这个儿子或许并没有他想的那样可怕,相反,比起他膝下其他几个被世家挟裹的皇子,秦夙竟反而是最“纯”的一个
这使得永熙帝越发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