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好,去看你姐姐之后,我要去印度事务部报道。”艾伦威尔逊一副公事公办的神色,随时准备为大英帝国奉献终身的样子。
表示儿女私情,不能成为他去报道的阻碍,全然不顾和阿里汗的管家,之前全无时间紧张的聊天,他甚至想要留下阿里姆留下来吃顿饭。
“知道了,你别总是这副比首相还要忙的样子。”帕梅拉蒙巴顿嘟着嘴,“好不容易回国,怎么还像是上紧了发条一样,不累么”
“大英帝国的未来感召着我,你是个女人你不懂。”艾伦威尔逊义正辞严的表明了自己一生的追求,一,妞二,键政
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过眼烟云,钱在他的眼中只不过是权力延伸出来的附带品,和绝大多数公务员的看法截然相反。
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官员,都认为权力的最终归属是有权不用,过期不作废。退休之后去哪做个名誉顾问或者股东,再不济出本回忆录什么的用来换钱。
可他是东方人,脑海中金钱从来不能和权力相提并论,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已经没法改变。再者他早在英属印度就已经财务自由了。
所以艾伦威尔逊可以把用尽手段搞来的钱,只是在手里一过就转手送出去。不管是送给龙骑兵还是送给大英国宝,心里从来都没有心疼过。
当年帕梅拉蒙巴顿的母亲,一辆大劳就把蒙巴顿征服的事情,绝对不会在他身上出现。恰恰相反,他用同样的手段拿下了帕梅拉。
“真搞不明白,你一点都不看重钱为什么在英属印度这么贪婪。”帕梅拉蒙巴顿大为奇怪,自己未婚夫的贪污手段她是见过的,但确实也并不看重钱。
“我那是在找大权在握的感觉,不是钱的问题。而且贪污是为了让你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并不是我本人需要钱。”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又补充了一句,“那些钱我没有多花哪怕一个便士。”
艾伦威尔逊虽然一脸的严肃,帕梅拉蒙巴顿却心里美滋滋的,故作正色的道,“你可不能在国内那样啊,我又不是很在乎钱。”
“哦”艾伦威尔逊看着女孩眼中几乎都快被金币填满的目光,姑且就暂时相信这个谎言,既然她说不是很在乎钱,那就不是很在乎钱。
帕梅拉的姐姐帕特里夏,是蒙巴顿夫妇的大女儿,比帕梅拉蒙巴顿大了五岁。和艾伦威尔逊的档案年龄是一个岁数。
因为父亲的社会地位和母亲的财富,两姐妹从小衣食无忧,这种环境下姐妹两个的感情也相当好,刚从新德里回来的帕梅拉一登门,姐妹两个就一直聊的没完。
帕特里夏听着妹妹讲述英属印度的经历,还抽空招待艾伦威尔逊,“艾伦,帕梅拉在伦敦的时候总是提及你,这一次你们两个终于是一起回来了。”
“哪有什么总提及,主要是他总粘着我。”帕梅拉蒙巴顿面带红霞的纠正着。
比起人家热乎的两姐妹,艾伦威尔逊和帕特里夏的丈夫约翰布拉伯恩面面相视就非常尴尬了,毫无疑问艾伦威尔逊最擅长的就是键政,但键政的副作用是很明显的,往往和吹牛逼划等号,他总不能第一次见面就开吹吧。
“其实我一直对做一个制片人感兴趣。”约翰布拉伯恩经过了几轮的话术接触,谈起了自己的爱好,对电影业一直很有兴趣。
终于,两人脱离了一直敷衍般的对话,艾伦威尔逊好歹是接待过好莱坞女星团在英属印度的起居工作,虽然不是完全懂,但似懂非懂就够了。
他不知道的是,约翰布拉伯恩还真并不是一个爱好者,本该在二十年后改编东方快车谋杀案,还在奥斯卡获奖了。
一九七三年初,已经是“推理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忽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我叫约翰布拉伯恩,我想把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成电影。”
电话那头这样说道。阿加莎有些诧异,她已经八十三岁,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沃灵福德,距离伦敦四十英里,改编的事宜都是交由经纪人打理。
约翰布拉伯恩亲自打电话促成了这部电影的出现,东方快车谋杀案被第一次改编成电影,这部影片被当时仍然在世的阿加莎看作是她非常满意的一次改编。
这部电影当中还有已经快六十岁的英格丽褒曼,不过艾伦威尔逊并不知道。
艾伦威尔逊能称得上专业的还是键政,表示电影产业能够壮大,还是要看市场的,市场简单的形成简单来说就是人口多、面积大。
这一点美国短时间内是无法超越的,除非欧洲范围内能够进行市场整合。
这倒不完全是在吹嘘,所以约翰布拉伯恩并没有反驳,反而颇为同意艾伦威尔逊的看法,但也指出,电影也要文化底蕴的支撑,欧洲国家还是有优势的。
“这是暂时的,还是要想办法整合欧洲市场才行。”艾伦威尔逊还是保留自己的意见。
就如同冷战时期,电影票房的第一大市场是美国,但第二大市场是苏联一样。市场虽然不能决定一切,但也能决定很多东西。
约翰布拉伯恩的说法,其实就如同香江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