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下战贴是为了师出有名(1 / 2)

穿越之直上青云 H海冬 2738 字 7个月前

目光扫过在场的将军们,白彦衡一时间也是百感交集。

他也是才想起来青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自她组建这支兵马以来,采取的都是流氓作战,战术五花八门,为达目的也算得上不择手段。

从黄鼓山到齐山到蛮夷,再到北地到现在的环狼关,她跟她的将军们没给人下过战贴,也没有收到过战贴。

感触最深的应该是在蛮夷,他们挑起钱启志跟蛮夷部落开战,双方大军摆阵对战,双方将士对骂,她好奇问了句。

青云的学业一直都是宋先生教导,他以为宋先生会教的,结果结果就是他想当然的以为了。

“从古至今,战场规矩就是如此。凡是己方下战贴,对方接了战贴的,必须按战场规矩来。下战贴的目的是师出有名”

白彦衡才刚刚起了个头,瞅见一屋子将军们懵逼的神色,不由深深地无奈。差点忘记了,这群人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说得太深奥了,他们听不懂。

“通俗点说,战贴就是找个上得台面的借口,掩盖真实目的的一块遮羞布。

打个比方袁绍兴,他虽然也是一方枭雄,但他发展得太快,中原其他几位枭雄觉得他威胁到他们的地位,私下结盟联合排挤打压他。

袁绍兴兵强马壮,他再强大也只是一方势力,打不过其他几个势力,最后逼得他不得不离开中原。

中原没有他立足之地,他就盯上了北地。北地跟他没有恩怨过节,无缘无故来攻打北地,名不正言不顺,北地肯定不愿意啊怒斥袁绍兴狼子野心,挑起北地战火,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等等惨剧。

外面也会说袁绍兴各种不好的流言,对袁绍兴的名誉很不好,那些有才能的人听到流言后,就不会来投靠他,没有武将投靠,谁给他打仗带兵没有读书人投靠,谁给他出谋划策

所以他攻打北地下了战贴,借口就是北地的世家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天灾不救灾还要增加税收,害得百姓卖儿卖女活不下去,导致百姓们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他就是替天行道,行侠仗义才来攻打北地,是来解救北地受苦受难的百姓,是为了大义。

袁绍兴不是为了自己来抢地盘攻打北地,他是为了北地的百姓们来攻打北地。

外面的人怎么说暂时可以不理,至少北地的百姓肯定很乐意他打的,他要是派人在北地煽风点火,肯定有不少百姓揭竿而起,反了北地。

北地一边要派兵平叛各地的叛军,一边要抵挡袁绍兴的大军,环狼关能抵挡多久

消息就是传出去,外面的人只会夸袁绍兴是个心怀百姓的好人,有他统治北地,是北地的福气。

这就是师出有名

他要是不下战贴来打北地,名不正言不顺,北地还会说袁绍兴狼子野心,不安好心,是来害北地的百姓流离失所的罪魁祸首。

北抛开这些表面上迷惑人的现象来看,其本质上还是袁绍兴来抢地盘的。不过是一个是光明正大的抢,还能落个好名声,一个是明晃晃的强盗行为的抢。”

白彦衡这么一说,青云及田多良他们都懂了,就是掩耳盗铃呗

这个他们真的真的非常明白,每次他们想去打哪里,然后就说对方啥啥也不是,一文不值,反正对方坏得流油就对了。

用青爷的话说,他们得站在正义的一方,一直以来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干啥都是为了北地的百姓,打下城池后天天这么宣传,务必让每个老百姓记住了他们的好。

当然了,他们也不是空喊口号的人,青爷那是真心为百姓干活的。

剿匪、平叛,带着大军给百姓开荒种地,修建水库,梳理河道,培育种子下发百姓,安排人教导百姓如何种地,提高产量,建立学堂,减免税收,惩治贪官污吏等等一系列为国为民的好事。

所以他们从上到下,行动上都是一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青爷统治北地后,北地能快速从战火后重建起来。百姓们从心底敬佩青爷,服从青爷的统治。

青爷能这么快统治北地,也有百姓们的一份功劳。不少城池的百姓巴不得青爷打过去,要早点解脱,暗地里不少百姓是他们的内应。

用宋先生教青爷的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青爷就是得了北地的民心。

“战场规矩,对方下了战贴你接了,就是表示双方同意堂堂正正的开战。此约定作战日子,击鼓开战。

此战有三关首关叫阵也就是骂战,通常三到五天,双方各派几个伶牙俐齿的人,骂到敌军狗血喷头。这一关的目的,就是打击敌军的士气,有些厉害的嘴皮子,能气死敌军将领。

第二关就是挑战,你想挑战哪个将军点名出战,同样也是打击将士士气的,第三关也就是最后一关,大军摆阵对战。

对战中一旦发现己方出现不利的局势,可以向对方提出暂时休战,等想出解决方案了再来打。”

青云嘴角抽搐,怪不得古代打仗,动不动一仗打几个月,原因都在这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