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看似在愤怒之下说出的言论,细想起来却是有条有理,正好指出了这古怪大火的几个关键之处。第一,死于火场的受害者全是被人先行杀害之后才放火,凶手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掩盖其行凶手段;第二,船上的大量现银消失无踪,凶手的目的极有可能是谋财害命;第三,能在海汉船队抵达杭州当天夜里就完成这样的堪称周密的行动,可见行凶一方蓄谋已久,训练有素,熟悉周围环境,并且参与作案的人数应当不少。
而昨天失火前后,唯一公开出现在火场附近的武装人员,便只有起火之后从杭州城匆匆赶来的明军了。以明军的组织能力,专业技能水准,对周边环境的熟悉状况来说,倒的确是很符合林德所指出的这些特征。而且凶手杀人灭口,毁尸灭迹,手段堪称残暴,这显然是跟海汉有着极深的恩怨,而杭州附近众所周知对海汉恨之入骨,又有对其加害的能力和手段,好像就只有官府里的某些人了。
林德没有明确指出凶手身份,但所说的话却有着非常强的指向性,几句话就把火烧到了官府这边。韩正山身为公门众人,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拖明军下水,不管这事真相如何,要是被林德带了这个节奏,那他后边想要调查案件,所需面临的客观困难就更会多了。
韩正山驳斥林德的言论,心中也是暗暗恼怒手下这些人嘴太大,现场调查都还没结束,就已经将所得到的信息泄露出去,这势必会让自己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他可是万万想不到这些关键信息并非是由自己手下泄露,而是因为林德本来就是纵火案的策划者之一,事前又已经得到指点,所说的这些话全都是安排好的台词,字字诛心。想要为官府洗白,首先就得澄清林德所说的这些话,否则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果然林德立刻便反驳道“若是在下胡言乱语,就请韩捕头公布案情真相,指出在下所说有哪里不对韩捕头即便能禁我一人之口,又岂能禁天下人之口是非曲直,明眼人自会有公断”
林德非常笃定韩正山没有办法澄清任何事情,因为这场大火所设计的目标的确就是明军,甚至连那些尸体上的伤痕也都是用明军制式武器制造出来,后续也还会有其他指向明军的证据,根据形势需要再陆续进行曝光。任何人从火场遗留下的各种信息去推导,最终所能得出的结论大致都不会偏离这个方向。
韩正山还没想好要怎么反驳林德这极具煽动性的言论,在场的众多商人就已经鼓噪起来。他们花重金购入的货物还没到手,就被昨天夜里这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肯定迫切需要官府查明真相。而韩正山在相关问题上打官腔,关键信息反而还得由林德这个受害人来主动披露,这种状况肯定会令众多损失惨重的商人感到不满和愤慨。
韩正山一看场面控制不住,只能让手下衙役先拦住这些群情激奋的受害人。这些人想要知道案情进展无可厚非,但要是就这么当众宣布调查结果,极有可能会让林德这种人又抓到带节奏的机会。若不是考虑到影响问题,他真的很想下令把这林德先给抓起来。
但可惜的是,韩正山并不知道这件事的内幕,他也料想不到此案造成的影响发酵之快,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所能控制的范围。就在明军和杭州府捕快还在钱塘江边处理火灾现场的同时,关于这场无名大火的种种消息也在杭州城内城外多处开始流传起来。
海汉人把生意做进浙江,对杭州的民众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市面上也经常能看到来自海汉国的各种日用品。尽管市舶司并不认可这种跨国贸易,甚至在早期还尝试过对海汉货征收重税,但在城外类似通盛码头这样的地方,半公开的走私行为其实已经运作得非常顺畅。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许多本地商家都会代理出售利润丰厚的海汉商品,而市舶司的人在拿到足够多的好处之后,也就对这种并不合法的操作方式装聋作哑了。如果不是官府高层一直没有松口,估计海汉人早就自己进杭州城开设店铺了。
对于海汉商业带来的冲击,本地商人自然是有喜有忧,不免也会有一部分商家对这个强势的竞争对手心有不满,但总的说来民间对于海汉的出现并没有什么大的恶感,毕竟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海汉在杭州湾外的舟山群岛驻扎了数以千计的武装人员,将原属大明的大片海域强行占为己有,其举动已经与入侵无异了。而官府高层不敢担这失土之责,所以也没有将这种事大肆宣扬,更不敢动兵开战,只能是在贸易领域给海汉使点小绊子。
在这种环境之下,杭州城外这场大火的出现就不免立刻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在议论失火原因的同时,谁将是这场火灾的最大输家,也成为了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韩正山还在勘察火灾现场的时候,海汉在这场火灾中的损失状况却已经非常诡异地在城内传开了除了极少几名进城过夜的人员,运送这批货物的二十多名水手全部葬身火海,三条帆船也成了陪葬品,就连已经搬运上岸的货物都没能幸免,存放货物的库房被人放火烧了个精光。此外海汉前一天所收的数万两银子货款,也在大火中无影无踪了。
这种人财两空的惨剧,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