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内城,皇宫朝天大殿内。
刚刚登基不到五年的御道帝,正一脸愤怒的站着大声斥骂官员无能,百姓不知好歹,竟敢起兵造反,大逆不道。
先前虽然很多官员,藩王世家手里都握有不少兵力,但至少他们只是握有兵力,本身并没有起兵反叛,依旧还在遥尊他这个皇帝,下一些不怎么损害他们根本利益的旨意时,他们也会执行。
这种日子御道帝虽然觉得憋屈。
却总归还能勉强忍受。
可如今再次有人大规模反叛,无疑让他立刻就想起了,十几年前那些个地方官员,世家和藩王,是靠什么积攒下的现在这份势力和兵力,靠的不就是当年大量农民叛乱,大量流民,朝廷无力镇压,只能放权,才让他们壮大的吗
现在叛乱一起,朝廷无力抵御。
自然还得继续倚仗他们。
甚至于再一次给了他们扩大势力和兵力的机会,这必然会增长他们野心。
而当人的野心膨胀到一定程度后。
到时会发生什么就很难说了。
只要有一人称天子,即便只是那些乱民中有人称天子,那也意味着大乾皇权的彻底崩溃,野心家们将再无畏惧。
现在那些有权有势有兵的世家藩王们之所以还愿意尊他这个天子,无非就是知道野心家实在太多,同时也不想做这出头橼子,都等着别人出头,他们随后而上,大展拳脚,开拓一番伟业呢。
这场叛乱无疑就有可能成为引子。
御道帝他正是因为很清楚的认知到了这一个问题,所以才会如此的愤怒。
几乎无法控制情绪的愤怒。
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可能会成为亡国之君了,可他既不能说出来,也无法力挽狂澜,除了无能狂怒,又能奈何呢
而百官都没说话,直到他歇下来。
这才开始纷纷或表态,或提议。
说的都是些老话套话,提的建议也都是些无功无过,或者为自己背后所倚仗的世家,争取更大的权力,只随便这么听听,御道帝就知道没救了,在场百官就没一个是为他着想的,他手里又没什么兵权,听从摆布,指不定还能多活几年,活到天下崩坏,要是妄想从百官手里夺权,怕就见不到下个月太阳了。
所以最后的最后,御道帝他也懒得跟百官们争论,费脑子思考该如何破局了,无解之局再怎么费脑子也破不了。
直接甩下句让他们自己斟酌着办。
便退朝离开了。
等他一走,那些官员们才算是真正的彻底放开了手脚,不同势力之间吵闹的更为厉害,有些武将甚至打了起来。
可这又如何呢
御道帝已经彻底躺平不乐意管了。
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他与其费那精力吃力不讨好,还不如趁着国家没有彻底崩溃的这几年享受几年好日子,到时候即便死了也值了。
总比殚精竭虑亡国而死要好。
而他这一躺平,整个朝政体系无疑就更为混乱了,各种政令的下达发布。
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道理其实很简单,御道帝他毕竟是皇帝,即便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权,但在朝堂之上,只要他愿意支持哪一边,哪一边官员就立刻在大义上站稳了脚,能够迅速按他们的想法把政令颁布下去。
可是他现在不管事了,朝堂当中的那几个势力彼此间实力又相差不大,难以做到力压其他人,都不服谁,谁都想为自己那一方谋利,扯皮的时间一长。
政令下发的速度自然就越来越慢。
上下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最后下面那些人是理所当然的,开始不管上面啥要求啥命令了,全都各自为政,按自己的想法来对付那些叛军。
而丁云那边,则是继续有条不紊的按照指挥,慢慢的从全国各处的点开始往外扩散成面,然后面面相连,形成包围之势,一步一步的缓慢推进着,不过半年时间,便占领下了大乾二分之一的土地,同时还接手了大乾的边疆防卫。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那些先前依旧一直各自为政的世家藩王,以及地方官员们,才总算彻底了解到,这一支所谓大同军的叛军到底有多么可怕的武器。
又有多么可怕的思想和统治原则。
他们单打独斗绝不是对手。
只会被逐一消灭。
最重要的是,这些个大同军的理念与他们完全就是天敌,他们这些世家勋贵怎么可能跟这些个泥腿子生而平等。
别说让这些大同军成功了,就是让他们的思想扎根,都会给他们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带来极大动摇,这样的敌人无疑比什么皇帝对家更为可怕,皇帝之类最多只是想削弱他们,可是大同军分明是想掘他们的根,这让他们如何能忍。
所以接下来,他们是理所当然的联合着起来,组成联盟军,共同对抗着。
双方很快再次掀起大战。
并且仍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