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袁家办喜事。
头一天宋秋就将说好的六辆骡车给派去了袁家。
今儿一早,同老袁氏和阿灵坐着马车去往袁家。
袁家红绸高挂,布置得既喜庆又热闹。
请的帮忙的妇人都在忙活着洗菜切菜的,办席的大勺请的便是黄大勺。
如今十里八村的,便是更远些的村落,好些都喜欢请黄大勺办席,那独有的蒸菜,盐烧白糖烧白,也就他会做,请其他办席的大勺,可都不会这些个。
别说,加了这些蒸菜的席面,就是体面,谁吃着都是要夸的。
袁家的院子大,腾出一角来办席,其他的地方,摆了桌子这些,还能空出一条院门直通堂屋的路。
堂屋里此刻热闹得很,亲朋好友,近的远的,该来的能来的都到了。
袁家如今的日子红火,那可是远亲近邻都眼瞧着的。
本来家里就有十几亩地的,而袁家兄弟妯娌都有活计做,一个月的工钱听说加起来得有小三两
这可是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眼红
用不着。
但盯上袁家,想跟袁家结儿女亲家的,可就多了。
最好能把女儿嫁来袁家,这日子过得好,不受苦,又有宋家那门亲戚,随便漏点什么活计做,银钱包挣,还累不着饿不着的,多体面
可袁大平今儿成亲,袁二平的亲事也定了,只剩下一个袁三平,今年还没十岁呢,且还早。
嫁女儿是没办法了,但可以讨袁家的女儿当媳妇啊
结了亲家才有来有往嘛。
是以,袁枝枝跟袁梅梅可是热门。
这两姐妹,一个十四,一个十三,正就可以说亲呢
今儿宾客如云的,众人陪着老孟氏和向氏妯娌两个说话的,左右话里话外都是想要说这个亲事的事,哪怕没得准信,有个默契也行啊。
万一,就成了呢
不只他们,连老袁氏胡袁氏这些个,更是众人争着摆闲说话的对象。
宋秋就坐在老袁氏身边,脸上露着一个得体的小辈微笑,看着听着这些个妇人媳妇热情的口水沫子四处飞的,时不时一两沫子溅到脸上来,差点就坐不住。
幸好她定亲了,要不然,今儿这样的妇女大会,她也是被争相拉媒保纤的其中一个啊。
喏,就看身旁的阿灵三两句就要被拉出来提一提就知道了。
眼看着又一个妇人上来拉着老袁氏的手,笑得跟朵菊花似的又提起阿灵来,那口水都差点没溅到自己嘴巴上,宋秋终于坐不住,赶紧拉着阿灵就溜出了堂屋。
乡下成婚的风俗,吉时一般都定在午时前后,来吃喜酒的,好观了礼坐席吃酒,才各自散去。
要是跟城里一样定在傍晚黄昏的,那又费灯油又费蜡烛,天黑了来吃酒的人回家也不方便,所以定在白日里最好。
王家梁三十来里路,天没亮接亲的人就出发了,有骡车坐,来回快不少,估摸着这会儿也快回来了。
院子一角的蒸菜早就蒸上了,炉子上坐着的大蒸笼冒着阵阵白气,香味浓郁,满院子飘散,香得不得了。
围着院子跑着玩儿的小娃子们一边吸溜着口水,一边望着进村的路。
稍许,只听得吹吹打打的声音,凝神看去,就见绑着大红花的骡子打头,一行六辆,浩浩荡荡的进村来了。
袁家专门请了红白喜事的鼓乐班子吹吹打打的去迎的亲,打头的骡车上坐两个,最后的骡车上坐两个,前后呼应的,吹得那叫一个热闹,大老远的都能听见。
走在第三的骡车上坐着的就是穿着大红喜服的新娘子和新郎,新娘子头上盖着盖头,新郎手里牵着红绸。
其他骡车,坐的都是接亲人和新娘那边来送嫁的人。
娃子们见得迎亲队伍回来了,蹦蹦跳跳的迎上去,围着骡车打转儿,兴奋不已。
袁家院子里,知道迎亲队伍回来了,也做好了准备。
只等车队到了近前,院门口负责点炮仗的人就动了手,噼里啪啦的声音,阵阵白烟火花的冒着,红火喜庆得很。
接着,一身大红满脸都是喜意的袁大平扶了新娘子下骡车,后头一辆骡车坐着的媒人也就是向氏娘家嫂子的妹妹,上来扶住了新娘子。
众人簇拥着一对新人进了院子,堂屋门口,早就摆放好了一个火盆,新娘子在媒人的搀扶引领下,跨过了火盆,跟新郎一起进了堂屋。
堂屋早就是挤满了人的,后头簇拥着的进不来就围在门口看。
此时,袁成和向氏这当爹娘的难得坐一回堂上主位,因为新人要拜高堂,父母俱在,自然是拜父母为先。
袁栓子和老孟氏都坐在下首,同老袁氏这些嫡亲的亲戚一起,笑望着观礼。
傧相也就是唱礼人,由杨槐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充当。
待两位新人在堂下就位,他便张口开始喊来。
“一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