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上元节才知道呢”
李杨可不知道在乎的人暗戳戳的都觉得他糙了不少呢,他自我感觉还挺好的。
这一路跟着世子出去,他不但马术更精湛了,还跟着万山学了好几招,虽没得内力傍身,但凭着那几把子好力气,配着这几招好招,对付一般般功夫的人可不在话下的。
世子对身边人素来大方,嗯,他又攒了不少银钱了。
他还长高了,比世子都高了。
虽然世子穿的绫罗绸缎,一看就不凡,而他只得一身细棉,还是随从。
但那天路过锦山镇住宿客栈,掌柜的女儿却红着脸给他塞荷包呢。
这说明他就算不是世子那般气宇轩昂,至少也是相貌堂堂嘛
平常对着水面他可是没少照自己的脸的,他可不吹牛。
当然,当时他是没有接这个荷包的。
他心里只有一个人,可不会在外头看别的小姑娘的,更别提接别的小姑娘给的东西了。
这般在想着,他的目光就忍不住往宋秋身上落。
老邓氏和老袁氏看得分明,互相望望,都没有说什么。
但陈氏看着,心里却不由有些恨铁不成钢。
这小子,白四处跑这么些年了。
喜欢个姑娘都不敢说,她还等着喝儿媳妇茶呢。
正想说点什么,推这小子一把的,刚张嘴,婆婆却吩咐她快去做饭,天不早了,便只得咽了回去,起身往灶屋去了。
李杨难得回来一趟,这顿晚饭,李家宋家两家人聚在一起吃,把苗氏娘三个也给喊来了,大家热热闹闹的,算是聚着提前过了上元节。
等正儿八经的上元节这天,宋秋说好了去不了县城也要到镇上去看花灯的,是以早起吃了早饭就要往镇上去。
李家也要去,便都一起了。
宋家一辆骡车一辆马车都赶上,倒也坐着不挤。
等到了镇上,宋秋直接往萧山巷去。
她当初在镇上共买了三处宅子,云山巷和丽山巷如买时打算的那般,陆续都租赁出去了。
这萧山巷桂花胡同的二进宅子,她一开始就打算留着自个住的。
后来便叫邹氏他们得空了来布置过,被褥这些一应俱全,只管入住就成,平日得空,邹氏几个不拘谁,都会过来打扫的。
可巧,李杨在镇上买的宅子也正好在这桂花胡同,一头一尾,离得也不远。
大家各自去安置了,约好下晌一起找地方吃饭,然后去看花灯。
岭南关战事还胶着着,于是大家看罢了都觉得一时半会儿也打不到这里来,或者也是对大将军余赤孺有信心,是以,这镇上如今又热闹起来。
再加上今儿个是上元节,人来人往的,大家都带着笑脸,不提战事,倒也热闹非凡。
灯会也一如既往的在准备着,不比往年冷清。
这是宋秋他们头一回来镇上过上元节看灯会,大家都不熟,倒是打小就在镇上的李杨熟门熟路,大家便都由得他安排了。
申时许,李杨先带着众人往景阳坊内的一家酒楼吃饭。
这酒楼比不得京味斋,但今儿京味斋都客满了,这家酒楼菜色也还好,便就在这儿了。
等菜上来的功夫,李杨同众人道“镇上的灯会一直以来就聚在景阳坊和长兴坊这两坊的,中央交汇那十字大街,便是最热闹的。”
“我已经在那边上的一家茶楼订了一间包厢,待会儿吃好饭咱们就过去,奶和袁奶奶到时候就在那楼上看花灯,看得明明白白的,也不用下来拥挤。”
这晚上人多,挤来挤去的,不经挤的还怕出事呢。
老袁氏两个听着,就夸他想得周到。
老邓氏扭头就叮嘱苗氏,“待会儿你去看热闹就是,枣花和石蛋儿两个就跟我们在茶楼里看就行。”
这人多,最是怕拍花子的,往年他们虽没来看过灯会,但也听别人说过的,每年灯会,都有不少人家的娃子被拍走了的。
枣花和石蛋儿年纪小,人多了可看不牢。
苗氏自然应下。
但张枣花听着自己不能下去逛,只能在楼上待着看,就有些遗憾。
头一回来看花灯呢,却只能远远的看,多没有意思啊。
不过好歹能来镇上呢,她还是挺满足的,便没有抗议什么。
等她再大点,像阿秋姐姐和梨花姐这么大了,奶就不会拘着她了。
不能自己下去了,枣花也不忘拉着宋秋和梨花三个嘀咕,“听说那灯会上猜谜猜中了就能得那花灯呢,待会儿我不能去,阿秋姐姐你们可记得帮我猜一盏花灯回来啊,我不贪心,就一盏,要兔子的”
梨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还不贪心啊你太瞧得起我们了,你看我们哪个像是会猜谜的样儿要是慧儿来还差不多,她跟她哥哥读书的,一定会猜。”
枣花一听,不好意思的笑笑,就道“我昨儿听慧儿姐姐说了,村长爷爷他们今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