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话:豆香(1 / 2)

宋秋今儿起了大早,前几天舅公家收上来晒干的豆子,给她送来了不少。

做豆花的,她自个也买了不少的,这豆子太多,放着也是放着,所以宋秋打算做成豆香。

炒回锅肉或者就这么下饭吃,香着呢。

昨儿晚上就给用清水泡上的,眼下烧了火,锅里放水,将泡过的豆子倒进去。

用大火煮上。

要守在家里煮豆子,宋秋干脆就在灶孔里柴火底下埋了几个番薯,待会儿煨熟了,就是今儿的早饭了。

大火烧的旺,锅里咕咚咕咚的冒着泡,将豆子使劲煮着。

做豆香,这煮豆子可是讲究,煮得太生,做出来的豆香不好吃,煮得太熟,做出的豆香同样水搽搽的,不香。

所以要掌握好那个度才行。

用手指捏黄豆,能捏烂,而且豆子感觉很面就好。

然后会有一股清香味散发出来之后就可以了。

这会儿豆子煮好,宋秋和老袁氏已经都吃了番薯早饭,老袁氏已经往作坊去了。

家里就剩宋秋一个人。

煮好后的豆子用筲箕装起来,沥干水份。

拿一个大筲箕底下铺上干净的稻秸秆,上次做霉豆瓣,去舅公家拉了不少好稻草回来,眼下还剩不少,正好可以用。

铺好之后,就将沥干水的豆子倒进去铺均匀,上头再盖上一层稻秸秆,把豆子都给蒙住。

如此,就给它放起来,等它自然发酵就好了。

跟霉豆瓣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酵的时间差不多,等豆子看着有很多丝状物的时候,就可以把豆子从筲箕里转移到干净的陶盆里了。

这时候,把盐巴等调料放了,拿出去晒上一个大太阳,这豆香就做好了。

到时候,是拿来炒回锅肉,还是做油豆豉,都行。

眼下宋秋把豆子给霉上,时间也差不多了,洗了手,关上门,就打算往客栈去了。

不过下了缓坡,她先拐进了村里去。

进了村里的小道,往前走上一段路,到了左手边一户人家。

村里白日里,家里只要有人在,那院门都是不关的,篱笆拦着的院子,在外头也看得到院里的人。

宋秋跨进去,院子里赵婆子背了一背篓青草,刚放下,她出去割草的,这不才回来嘛。

见宋秋来,忙笑着招呼,“是阿秋丫头啊,快进来坐,你看我这手脏着,你等等,我洗了手给你抓南瓜子吃。”

“赵奶奶可别忙活,我是来讨点羊奶的,听说你家那母羊刚下了羊崽是吧”

赵家专门养羊的,也没有多少,就几只母羊,专门喂着下崽,养大好卖小羊的。

赵老头养羊是把好手,听说还是他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呢,他们家没逃难过来之前,那养的羊更多,说是张罗了个养羊场都不为过的。

赵婆子听她说要讨点羊奶,这才看到她手里拿着陶盆,也是奇怪,这好好的要羊奶干啥

对面大石村那刘家媳妇生了孩子大出血没了,她婆婆倒是听说她这里母羊下了崽,每天都要过来讨一碗羊奶回去喂娃的。

宋家也没有要吃奶的小娃娃啊。

虽然奇怪,但赵婆子也没有多问,忙道“行,你等等。我洗了手就给你弄去。”

别村的来讨羊奶她都给,没道理宋秋来她不给的,再说了,她儿子还在作坊做工呢。

这羊奶不值当个什么,这回下崽这只母羊长得好,肥的好,奶水挺足的,偏只下了一个崽,所以这挤点羊奶,不怕崽不够吃。

赵婆子是个麻利的人,很快洗了手出来,接过宋秋带来的小陶盆,就往后院去了。

赵家的羊圈在后头,平时也是不要别人往后头去看的,宋秋就没有跟进去,只在外头等,等待的功夫,闲着没事,左右看看。

左手边是曹家,曹家也是村里数得上的人口简单,比宋家也就多了一个人罢了。

就曹婆子,和儿子曹大桥,以及曹大桥七岁的女儿苗香。

曹婆子在作坊做工,曹大桥瘸了一只腿,所以常只在家里一个编些小花篮子竹编玩意什么的。

他手巧,做的很是精致,等他编得多了,曹婆子就带着苗香拿着这些东西往大集或者镇上去一趟,卖得些钱,这也算是曹家最大的收入来源了。

宋秋看过去的时候,曹大桥正好就坐在檐阶底下编篮子的,他向来沉默寡言,也是不怎么和村里人说话的,大家都知道他这性子,所以也不往他跟前靠。

他媳妇当初生了苗香没多久里没了,这么多年了,他也没再娶,家里不富裕,又瘸了一只腿,很难再说到媳妇,就这么一直单着呢。

宋秋视线又往下头移,看见正在菜园子里给菜淋粪水的苗香。

记忆里,这苗香也是跟她爹一样的少言少语的性子,几乎都在做活,忙着在家里忙里忙外,也不出来跟同龄人玩的。

倒是差不多大的张枣花跟她说得上几句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