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抄家灭族(1 / 3)

世家渐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为世家的关系,一直都是短命皇朝的话,对老百姓来说更加痛楚。还有最为令老百姓痛苦的是在皇朝更换的过程中,世家们往往并没有随着皇朝倒闭。

世家的一点点变成了庞然大物,那么就有人想要推倒这些庞然大物,该怎么能够做好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而世家的出现是必然的。

话说世家的苗头大约在汉朝就开始出现苗头,而这主要是怎么能够做官谈起来,商周朝的当官制度就是世官1,也就是子承父业,老爹留下什么官位,儿孙就是什么官职,根本不在乎什么能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怎么当官就有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原本的世官制度外,增加了一些军功制度,也就是依靠打仗而改变阶级,以大秦是最注重军功的,结果是始皇帝一统天下。

等到汉朝建立起来后就变成了察觉制,也就是让地方官员举荐一些人去做官,当然被举荐的人也是有专门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孝顺。

当然只是一个大孝子,却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个,自然也不能被举荐上去,因为作为一个官员怎么可能不识字这种大老粗根本不会去当官。

即使孔子开始让更多的人得到了教育的机会,但大部分人基本上处于糊口的状况,自然不可能念书,只有那种家有余粮的人家可以让人读书识字。

而察觉制的出现就意味着被举荐的人要感谢那个举荐自己的人,纵然对方不会在意这件事,但当事人还是要记得这段情谊,等着有机会回报一番。

这种人情往来之后让一部分人手里掌握了很多人脉关系,等到后来就会发现自己的亲朋好友都会因此得到了实惠,这就导致最大的官职基本都被几个家族把持住,其他人也都有了自己的位置,世家就此出现。

世家有好的一面,因为他们都是读过很多书的人,也有了相当多的机会知道更多的事情,从而涌现出来一个个人才,一个个都是聪明人。

但也有巨大的缺点,世家的人喜欢多方下注,参考三国时期的世家,就比如说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卧龙诸葛亮的诸葛一家人,就是那种世家的做派。

诸葛家把魏蜀吴都做了相应的投资,古人是这样记录的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这诸葛三兄弟里大家熟悉的人是诸葛亮,后来刘备死之前托孤于这位卧龙先生,而卧龙先生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为诸葛亮的名头太响,以至于挡住了其他人的光彩,其实他的两个兄弟都有不俗的战绩,最平庸的一个还生下一个牛掰的儿子,可以说诸葛一家人都是很不错的情况。

这就是世家的投资策略,不管哪一个主公最终登顶,他们的策划也都不会落空,家族里的子弟依旧能够当官,这也是世家的人为什么一直活得很好的原因。

做皇帝的人能够看不出来世家的打算吗当然看出来,皇权和世家的争斗一直在进行中。只不过世家的子弟多是朝中大臣,他们聚集起来的权势太大,皇帝有些压不住而已。

皇帝自然看出来察觉制的弊端,有可能让自己的皇帝宝座不稳,可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世家子弟占据了朝廷的最重要的职位。

皇帝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去拉拢那些寒门子弟,也就是当个小官而已,官大一级压死人,不得不这么将就下去,明智的皇帝知道自己必须慢慢来。

从东汉开始出现世家的端倪,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终于彻底走上政治舞台,一直在皇朝的更迭中起着不小的作用,有心人自然看出来其中的起伏,发现世家变成了毒瘤。

有皇帝就开始想着怎么消弱世家的特权,可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就算是皇帝不敢太过着急除掉世家的人,世家子弟中有不少聪明人,要防止鱼死网破。

要知道世家的人一个个特别骄傲,自认为他们世家比皇族还要牛掰,一个个皇族被拉下神坛,反而是世家的子弟们即使换一个皇帝,还可以当官,才会感觉世家比皇家还要牛的感觉。

虽然世家子里有不少很有能力的人,毕竟他们的子弟接触到了更深层次的事情,好好跟着自己家的家人学习,就可以让他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但世家子弟在行使自己的责任时,更在意的是怎么为家族捞好处,这就让人无法忍受,另外世家人很是自豪皇帝轮流做,但世家永不倒,这怎么能行皇帝不满意这种情况。

可那些皇帝们也发现自己竟然拿不出来怎么限制世家,一个世家倒下了,自然有别的世家站起来。皇帝们最终只能是忍着,就连英明神武的光武帝也不得不对各个家族豪门采用怀柔政策,谁让他发家时靠的是豪门

最终有位皇帝想到应对世家的招数,也就是隋朝炀帝时期开始准备大规模科举,可惜的是隋炀帝的步子迈的太大,手下还有一帮不干人事的官员,最终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即使如此世家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