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战场方面,10月23日,日军以重兵直趋真太公路,威逼大场左翼。刘行方面日军,渡过藻浜后攻向大场以西塔河桥,我军第18师朱耀华、第26师刘雨卿、第67师黄维等部经过艰苦抗击,阻住日军攻势。此时,中**队从大场东面,经大场、市中心向东北形成一半圆形阵线,绕于江湾以北。庙行、大场位置突出,遂成日军眼中钉,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集中勐烈轰击,方圆数里,几为焦土。日军接着又以40余辆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夺占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处阵地。守军为保存实力向南翼转移,大场失守。
大场丢失全线撼动,塞克特防线实际上已被突破。第三战区只得作出放弃北站江湾阵地之举。中央军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左翼军也奉命转移,至10月28日,中**队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新防线长达35公里。
中**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这无疑是与日本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日本统帅部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就在敌人大举调兵遣将、即将大兵压境之际,老蒋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并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队防线南方的背后。因老蒋一直认为日军全力进攻上海正面,不会有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故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一一投入前方战场,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遂迅速被日军击溃。
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日大本营规定其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任务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以结束战局为目地,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第6、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日军第10军突然在杭州湾登陆,企图包抄淞沪前线我军后路,致使我淞沪前线的几十万大军有陷入日军包围的危险。老蒋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陈诚立刻命令前线各部队开始撤退,同时命令刚刚赶到的第67军火速赶赴松江,挡住日军的进攻,为前线主力部队撤退争取足够的时间,当时司令部给第67军下达的命令是,死守松江三日。
由于事发突然,部队毫无准备就仓促撤退,导致阵脚大乱,不少集团军都不知所属军、师长现在何处。本来可以事先有序的撤退,却由于老蒋的犹豫,和前线一些将领的失职,导致全线溃败。
11月5日,秦锋率领所部独立团随同第67军主力才到达青浦,编入第八集团军担任预备队。然而第67军刚到青浦的当天,就接到了总司令张发奎的命令,“敌军已在金山卫登陆,正向松江前进中,着67军即轻装向松江急进,痛击敌人,以保我右翼军之安全为要”。
吴克仁不敢怠慢,立刻召集手下将领开会。当时副军长贺奎由于途中劳累生病,乃决定军部随贺留守青浦。而吴克仁和参谋长吴桐岗抽调一些参谋人员,率两师人马急去松江,秦锋所部独立团也接到命令,一起开赴松江。
1936年江苏省政府将上海市周围的九个县划为第三行政督察区,调任县长,率警队剿匪并有政绩的王公为专员。交待任务之重点在于训练国民兵(壮丁)以备战。设专署于松江,简称松江专区。
清朝松江城为松江府驻地,筑有坚固的城墙,因在沪杭铁路,公路皆在此经过,并靠黄浦江,为水陆交通枢纽,自有军事上的重要性,但周边没有国防工事布置。
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之后,松江城内,县政府人员和警察都已逃离,专署文职人员多已疏散,专署曾要求县警察局姓孔的局长,随专区保安队行动,竟于夜间缒城潜逃了。城中仅有一个保安大队作为预备队驻守,另一大队分散在各县铁公路交通要点。
11月6日,天空中仍然飘着连绵细雨,日机连续狂炸松江城,城内房屋大多被毁,城内居民损失惨重。日军即将进攻松江的消息传来,城内居民开始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