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栽树和乘凉是不同的,栽树你需要带上锄头和铁锨,需要带上水桶和树苗,然后找好一个合适的地方,如果附近没有水源还需要带上几桶水,然后刨坑、种树苗、填坑、浇水、收工回家。小 说.⒉3TT.
乘凉就很简单,只需要带上自己,然后走到树下就行了。
类似的道理放在科技的探索和传授上同样行得通,19oo年之前,人类5ooo年探索出来的知识,一个高中生就足够掌握了。
数千年的探索和积累,最终浓缩起来就只剩下几本书,遇到期末大考,聪明的学生一两周就能啃完。
虽然只啃了7/8本书,但这都是远人类科技水平的知识,相信随便拿出来几个考试用的知识点,都足够孟阳骗个诺贝尔奖回来。
可惜现在早已过了民科成才的时代,科研进入社会大分工阶段很久了,一个天才如果没经过系统教育,永远敌不过集体的力量。一个没有跟脚,没有相关专业本科直到博士学习和研究背景的人,如果突然获得诺贝尔奖,足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孟阳现在每天看的都不是书,那都是一堆堆的诺贝尔奖,只要想,他随时可以拿着这一堆堆诺贝尔奖去兑现,相信9527完全不在乎他的剽窃行为。
可惜孟阳不敢,他完全无法解释这些知识的来源,并且他属于标准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识点学会了,这些知识点的获取和推导过程完全不知道。
就好像小学生都知道1+3=4.但是别指望这个小学生懂得如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个大学生能够知道热力学三定律,但是别指望他会证明它们;这个道理对孟阳同样适用,他学会了很多远人类科技水平的知识,可惜他完全不知道怎么证明它们。
孟阳如果胆敢拿出任何一个知识点出来炫耀,就需要面临一群群教授和院士的各种诘问,问他要推导过程,问他要实验方法,问他要验证公式......
所以孟阳每天都捧着一大堆的诺贝尔奖眼馋,眼馋得口水直流眼睛红,然后只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一点都不敢吃那烫手的果实。
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孟阳越来越现知识难度迅增加,知识的技术水平越人类越来越多。
第一份作业还是关闭和开启基因组,第二次作业已经需要修改和改良基因了。
书看得差不多了,孟阳开始着手第二次作业的时候现,他需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比如第二次作业他打算增加香香的智力,而香香已经算是成鸟了,想要让香香变得更聪明,孟阳需要面临的第一个技术难题就是解决细胞再生长问题。
生物的大脑细胞一旦长成就会伴随生物终生,就是说生物一旦育成熟,他大脑的神经细胞就会停止生长和分裂。
而孟阳如果想要提高香香的智力,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让它的脑神经细胞更多,那么他必须解决神经细胞再生长的问题,通过修改基因的办法,重新引香香大脑的生长。
大脑体积变大,又需要香香的颅骨重新育,让颅腔容积增大,这同样是个问题。
对于人类来说,9oo毫升的大脑和14oo毫升的大脑是没有智力差别的,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鹦鹉,简单的让香香大脑变大是没用的,需要改变香香大脑的结构,让它变得更复杂和有效。
这又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香香的大脑结构怎么调整才能有效提高它的智力水平?
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基因组开启和关闭能够解决的,别指望鹦鹉身上会有人类大脑相关的基因,想要提高智力,孟阳智能老老实实的给香香重新编写相关基因,不断的网上嵌入新的基因组。
如果说第一次作业是基因的开启和关闭,那么第二次作业明显就需要用到基因的修改和编写,直接在dna链上增补新的基因组。
麻烦!
非常之麻烦!
孟阳边看书边尝试着完成作业,他扫描了香香的数据,然后开始设计香香的智力增加方案。
智力同样有很多方向的,比如逻辑能力、语言处理能力、图案处理能力、记忆能力等等。
在人类大脑中,不同的智力领域对应着不同的大脑分区,如果需要增加香香的智力,那么就需要重新设计想象的大脑结构,看看给香香增加哪方面的智力,然后对应着将这个新大脑编译成dna基因组。
整个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运算和参照,孟阳扫描了自己大脑,扫描了香香的大脑,又特意跑了一趟动物园,扫描了不少猩猩猴子、八哥乌鸦、大象、海豚之类动物的大脑。
好在有扫描模块帮忙,很多运算和比较不过几个指令的问题,扫描模块可以很快给出答案,否则单凭孟阳自己搞定,他恐怕穷其一生也无法完成香香大脑的优化设计工作。
各种比较、各种推衍,孟阳慢慢锁定了设计方向,他将特意加强香香的语言能力,其他部分暂时不动,毕竟增加一个功能区的性能要远比全面增强大脑整体性能要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