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回道:“主持书院的是咱们颍川有名的水镜先生。. ⒉3TT.至于书院的学生,那要等明日初选之后才能知道。”
卫旋这才知道,要想进入颍川书院还需要通过入学考试之类的程序。但是水镜先生的名号他却印象很深,不禁问道:“你说的可是司马徽老先生?”
伙计连连点头道:“原来公子也知司马先生之名。”
卫旋不答,摸出一小锭碎银子扔给伙计,挥手道:“你且退下吧。”
伙计掂了一下,约有二钱多重,顿时眉开眼笑,连声称谢,欢天喜地地去了。
卫旋却暗暗摇头,他对司马徽印象深刻,可不是因为司马徽的才学或者名声,而是司马徽在历史上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著名的军师。他一直以为司马徽是襄阳人,现在才知道司马徽原来是颍川人,他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远没有他自己认为的那么多。看来,想凭着熟悉人头来混三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
第二天一早,那伙计又来了,领着卫旋前往颍川书院。卫旋知道这都是那二钱银子的功劳,很多时候花点小钱还是非常管用的。
一路上,伙计向卫旋讲了许多关于颍川书院的事情。原来,这颍川书院是以荀家为主,由颍川的几个大家族联合兴建,主要面向颍川子弟。除非特别优秀,一般并不接受外乡人。卫旋这才明白,他还是被客栈掌柜给忽悠了。好在他的目的也不是进什么书院,而是想和荀家有所接触,倒也不甚在意。
颍川书院坐落在颍川城的西南角,占地很广,在黄巾之乱中曾经毁于战火,如今又得以复建,所以才有书院重开之说。
此刻,书院门口已经是人头攒动,既有当地的大族子弟,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乡才俊。颍川书院并不是启蒙私塾,招收的都是十六七岁以上的年轻人,年过三旬的儒生也随处可见,卫旋站在人群里并不显得突出。
直到巳时,书院大门方才打开,从里面走出一群显贵。这些人有颍川郡的大小官吏,有当地望族的脑,还有周围郡县前来道贺的名士。
只听其中一个须花白的老者朗声道:“颍川子弟,请从左边入院。”
院门外的人群一阵骚动,五六十名衣着华贵的青年才俊昂踏入书院,引来周围一片充满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卫旋也看着这一幕,不禁感叹道:“想不到颍川乡里,竟然富裕如斯。”
客栈伙计笑道:“公子有所不知,书院只收士族子弟,所以他们才衣着光鲜。至于咱们庶民要进书院,那是想都不用想了。”
卫旋知道这个年代有士庶之分,彼此之间互不联姻。即便偶有庶族女子嫁入士族之家,也只能为妾,而不能为妻。卫旋也是士族子弟,圉县蔡家虽然没落了,但仍属士族之列,所以蔡琰才得以嫁入卫家。
只是卫旋没有想到,就连一家民间书院,也要将士庶之间弄得泾渭分明,根本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但是想想也很正常,这家书院是颍川的几大士族共同出资建立,当然没有义务替庶民培养人才。
这时,就听那位老者又道:“书院重开,乃大喜之事,今日破例,招收十名外乡子弟,以彰其事。”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客栈伙计也满脸兴奋地对卫旋说道:“恭喜公子,贺喜公子。”
卫旋奇怪道:“喜从何来?”
伙计说道:“往年书院招收外乡子弟,仅以两人为限,公子今日倒是好机遇。”
卫旋不觉好笑,四周的外乡子弟少说也有三百人,从中招收两人和十人,这有多大区别吗?当然,这些话和伙计说不着。他抬头看了看前方,问道:“说话的便是水镜先生?”
“这是我家东主荀绲荀二老爷。”伙计忽然指了指书院门口,说道,“公子请看,刚刚出来的这位才是水镜先生。”
卫旋一看,原来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个风度翩翩的中年人。
司马徽朝着众人看了一眼,拱手道:“诸位到此,令书院蓬荜生辉。奈何书院之匾额毁坏多时,就请诸位另题一匾,如何?”
说话间,已有下人搬来几案纸笔,就连卫旋面前也摆了一份。卫旋明白,这是要考较他们这些外乡人书法了。对于进入书院,卫旋原本无可无不可,此刻不由也起了争雄之心。
若论书法方面的造诣,朝野上下推卫旋的老丈人蔡邕。可惜卫旋并没有机会得到蔡邕的指点,他的书**底全部传自卫仲道的残存记忆,要想在这么多人当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除非另辟蹊径。
卫旋略一思索,已经有了主意。他提起笔,在纸上工工整整地用正楷写下颍川书院四个大字,又署上自己的名字,河东卫仲道。
这一招果然奏效,司马徽看到卫旋的作品先是一愣,旋即沉思起来,半晌方道:“敢问哪位是河东卫公子?”
卫旋起身拱手道:“卫旋见过司马先生。”
司马徽认认真真地回了一礼,问道:“不知卫公子所书是何字体?”
卫旋答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