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五章口水淹死御史
徐承嗣抓周没闹出什么波折,但朝堂殴打言官事件却在发酵。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御史言官们对赵构轻描淡写的处理似乎不太满意,接连疏,继续弹劾徐还。
罪名从行止无状到目无君,从罔顾法纪到恃功骄纵,将徐还说的十分不堪,性质十分恶劣,要求严惩。
被徐还殴打的周烨觉得极度受辱,无言苟活于世间,竟然搞出了自杀的闹剧,好在被家人及时相救,才保住了一条命。
但此事极大刺激了言官群体,他们抱着同情态度,再度对徐还群起而攻之,要求必须公开道歉。
有消息称他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大有堵塞公主府声讨,或是皇宫伏阙请求的打算。
无论哪一桩,对徐还而言压力都不小。
徐还听到之后则是连连冷笑,真是不要脸,竟然搞出了这等幺蛾子。
羞愤自杀?
如果当日在紫宸殿,周烨当场触柱而死,徐还确实非常被动。但回家之后临时起意要自杀,开什么玩笑?
倘若人真的死了,倒也罢了,死者为大,没准还真有些麻烦。可是人没死,所谓被家人救下,这水分大了。
可见周烨胆小怕死,并无死志。
既然不想死,还想借此敲诈人,世哪里有这般便宜的事情?
故而徐还压根不在乎,拒不道歉。
但如果这些人真的围了公主府,影响难免不好,而且烦人。
最严重的是伏阙请命,这可是轰动大事件,赵构肯定不希望如此,但如果真的发生了,为了息事宁人,指不定会强迫自己道歉。
这不,刚传出周烨自尽的消息,宫里便派了御医前去诊治抢救。
圣旨要求道歉,那可尴尬了!
所以必须先下手为强。
八月初三,澜阁开讲辩论的日子,有不少太学学子,江南生到场。
略微出乎意料,今日议题竟然是运河冲突与徐驸马殴打周烨事件,乃是当前最热门的时事。
朝堂殴打言官必然有错,澜阁的大儒们对徐驸马的行径一番批判,没有丝毫偏袒之意。
纷纷称赞官家秉公办理,处置公道,声称徐驸马罢官算是罪有应得。
当然,也有情有可原之处,久在战场杀伐之人,难免会有戾气,会鲁莽冲动。
与此同时,士林学子也对言官们的态度十分恼火。
兵痞欺压百姓由来已久,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言官们纠察风纪,为天子耳目,为何没有察觉这些事情呢?
或者是察觉了,明知不报?
反倒是徐驸马,为民做主之后立即遭到攻讦的,言官是何初衷?居心何在啊?
生仕子最是义愤填膺,也素来以为民请命为己任,对于御史们这等“选择性奏报”的态度甚为不满,一片斥责之声。
周烨此人,不配为御史言官。
自杀是应该的,不过并非受辱自尽,而是羞愤自杀才对。
这等论调迅速出现,得到众多赞同。
读人便是这个年代的舆论导向,故而消息传出去之后,御史们的压力大了很多。
毕竟“受辱”的只是周烨一人,徐还打人固然不合礼法,却下顺民意。
自古明训,民意不可违。
何况,他们御史言官本身的作为也大有瑕疵。
此事被舆论放大,议论纷纷,如果借着周烨之事,继续做章,难保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直到此时,御史们才发现,临安有一支对舆论影响如此强烈的力量。
澜阁那是什么地方?在西湖孤山,是徐驸马的封赐之地。澜阁与西泠社的成立发展都有公主府的影子。
哪怕徐还并未授意,澜阁里的先生仕子们感念情义,少不得多有报答。不明着偏袒,但肯定会不着痕迹地为徐还说话,抨击他们。
如今是这个局面,如果不知收敛,焉知澜阁里再爆出什么言论。
大宋御史早已不是当年包拯、唐介仗义执言,忠义无双的时代,所谓“大宋的良心”早不复存在。
历经了哲宗朝的党同伐异,徽宗朝的腐朽混乱之后,御史台早已没了当初那块干干净净,监察风纪的金字招牌。
而今大宋的御史言官,名声实在不怎么样,可他们还要脸面,所以着实畏惧舆论持续不断的攻讦。
澜阁只开了一炮消停了,否则不是“见义勇为”,而是徐还刻意为之了。
今时今日,徐还想尽力避免自己对澜阁的掌控,以及对舆论的导向能力。
然而推波助澜之后,水流会湍急到什么程度,往往出乎意料。
御史言官们畏惧士林舆论,没敢伏阙请命,也没敢去围了徐还的府邸,但一群善良正义的百姓却出没在周家门前。
这些人大都是历年来在运河遭受过欺凌的百姓,敢怒不敢言,即便有心也是求告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