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二章身在金营心在宋
开府仪同三司,镇军大将军。w . v m)
这个结果,可谓是意料之,徐还一点都不意外。
封赏是肯定的,去也必会有所控制,越是往后,虚衔、荣衔会越来越多,实权反而多有限制。
虽然一直在尽力避免,但到了如今这个地步,遭受猜忌已经不可避免。
无论是自己还是旁人,无论是否而有二心,皇帝只要不傻,肯定会对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大将有所猜忌。
皇帝与臣子之间,牵涉到地位权力时,哪怕是骨肉至亲,也不会有“信任”二字。
古往今来,不可避免。
除了继续小心翼翼,减少帝王猜忌及其伤害外,更多需要开始准备自保手段。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种感觉一点都不好,徐还不想到时候那般被动。
尤其是柔福帝姬专门来信叮嘱韦妃一事,让徐还顿觉紧张。
此事有些太过突然,金国没有答应,实属自己之幸。
与此同时,也敲响警钟,那可是一枚定时炸弹。
万一哪天,金国突然将韦太后放回去?该当如何?
原本历史的柔福帝姬可没有什么好下场,原因正是这个韦太后。
柔福帝姬若有闪失,自己岂能安然?
无论如何,徐还绝容许妻子、儿子有任何闪失,所以此事必须早做准备。
孟太后算是一步棋,徐还与柔福帝姬对其百般尊奉孝敬,除了孝道之外,某种程度,也算是一个自保凭恃。
而今孟太后已经视柔福帝姬为亲生女儿,只要她老人家在,会护着“女儿和外孙”。
而且作为扶持赵构登基的伯母,孟太后在朝野和天下的威望与地位,远远超出侍女出身的韦妃。
哪怕韦妃回到临安,只要孟太后在,她也必须屈居其后,甚至未必能成为太后。
大宋的制度是如此,哪怕是皇帝的生母,也轻易不得为后。
仁宗为尊生母李宸妃为太后,与大臣们拉锯战了好多年方才如愿。
哲宗生母朱氏,一直梦想着成为太后,但太皇太后高滔滔不同意,到死都未能如愿。直到徽宗赵佶登基,才追封为太后。
有这些先例在,赵构难免要要有所顾忌,至少贻人口实。
但此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孟太后的身体似乎不怎么好,什么时候崩逝很难说。
而且韦妃终究是赵构生母,且性不良,万一他们母子一意孤行……
柔福帝姬说的不错,早做准备,以防不测很必要。
只是韦妃在金国,什么时候南归完全是金国说了算,自己不仅难以防备甚至连个消息都没有。
辛赞虽然早有准备,将消息铺设到金国去,但只限于市井,短时间内,层难以渗透。
当司马靖听说之后,沉吟道:“国公,有一人或许能用。”
“何人?”
“宇虚。”
徐还对此人并不陌生,乃是蜀名仕,也是徽宗朝有名的大臣,担任过黄门侍郎。
建炎二年,宇虚北出使金国,被金人扣留,再也不曾归来。
但不久之后便获释出仕,得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青睐,认为其才学广博,乃名仕大儒,令其与礼部尚、翰林学士韩昉具掌词命。
因其投降金国,大宋方面将其认定为叛臣,司马靖却对其另眼相看,徐还不免有些好。
司马靖道:“国公,宇虚此人素来忠义,不似是数典忘祖,负义叛国之人。而且其家眷尽在南方,怎么会轻易降金呢?”
“先生确定?这等事情…可不好说。”
徐还不免对此有些疑虑,忠义虽然是个很优秀的质,却不是人人都有,时时都在。
时间和情境不同,人的选择很难预料。
司马靖道:“国公,实不相瞒,我与其族弟有私交,宇虚……
没准他身在金营心在宋也未可知,不妨通过宇家,尽力争取一下,哪怕他一时糊涂,只要迷途知返,能为我所用也好。”
徐还沉吟片刻,点头道:“也好,不妨试试,他在金国也算位高权重,如果能通过他打探到一些消息,甚至有其他作用,自然求之不得。”
(宋绍兴十六年,虚以所据位柄,暗联络原豪杰义勇举事复宋,事泄被杀,全家老幼百口同日遇害。)
“是!”
司马靖点头应允,沉吟片刻之后,低声道:“国公,老夫不知可否多嘴问一句。”
“有何问题,先生但问无妨。”
“韦妃…太后……”
“哼!”
司马靖没有说下去,但徐还心里明白,一时却不免沉吟,有些不大好开口。
“国公见谅,老夫并非窥人隐私,只是想着此事是否能加以利用,将来或有非常之效。”
徐还摆摆手:“先生不必紧张,虽说是皇家丑闻,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