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珠不放开他也不行,那另外一个,好孩子黑着小脸儿到了面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瞅着表哥不放,小声的正在鄙夷他:“你是男孩子呀,你是男孩子。”
大意是男孩子不应该撒娇,韩正经也觉得亲近姨妈有一会儿,乖乖的让开姨妈怀抱给好孩子,走到袁训面前跪下来叩头:“多谢姨丈带我和祖父出来。”
孩子们在路上说话总是把自己看的似大人,如胖孩子常说的自己带着祖父带着战表哥出来,如战哥也会说跟着岳父带着祖父出来,他的祖父听到总要纠正,说自己带着孙子跟上来的。韩正经受到感染,也就把自己说在前面。
他大礼儿不错,没有人会计较这偶尔出现的前后顺序。袁训也是一样没放心上,让韩正经起来。跟夸元皓一样的夸夸他:“你们还能办好些正事儿呢,全是好的。”
“嗯!”韩正经得了这一句话,跟得了宝贝似的,笑眯眯的沿着胖孩子的脚步,又来感谢二位殿下。
他的脚步,让好孩子填上。好孩子的后面,是小红和禇大路跟上。把二殿下和大学士,以至于赵先生也感谢一遍,房里慢慢平息这热闹,孩子们继续写信,袁训等也继续写奏章,宝珠也在写信,太子和齐王、张大学士各回房中,他们也有家信要写,也有奏章要呈。
重新提笔在手中,太子跟让元皓请出去以前一样,油然的说不出是喜悦,是充实,还是那圆满感,一起满溢他的心头。
……
无意中遇到灾情,无意中办了这件事情,别说孩子们兴奋的不能自己,都觉得小脸儿上从此挂满无限的光彩,就是太子殿下也一样的俊面生辉,有回京后资本增加之感。
而且太子眼尖的看出来齐王皇兄也是这样的得意。
他们还在旧庙的时候,因为条件受到限制,每天就忙着筹粮和谋划附近的灾情有没有得到处理。这两个人是全国的殿下,不是往一个小城外面住下来,只考虑到这小小的一个城,一万出去的受灾民众。
他们既为眼前小城着想,也要为整体的灾区着想。每天商议再商议,派出得力护卫往周边打探灾情,听过以后再做新的商议。有时候各自思虑,也是眉头没有一会儿展开。
这不是种田抢收出苦力的忙,却也忙的时常捧起饭碗,就会呆呆的想到灾民们有没有吃的。跟元皓等悔悟少吃贵的点心一样,也认为自己吃的饮食太好了,应该散给众人,或者精减下银子好救灾。
如果只是殿下们出门儿吃,兴许那几天只吃一顿一碗阳春面。但掌管饮食的是侯夫人宝珠,就不会允许殿下们肆意的把身体折腾一出。
这也是殿下们的心完全沉浸在灾情里,才会出来反思自己们奢侈的心思。也因此他们没功夫往京里写过多的公文。
最后上马车就走,一路疾驰,有送齐王的意思,也有殿下们亮明身份,灾民中人心难测---不是帮了人,就注定别人一定感激---袁训疾行,也是避开人的用意。
呈报灾情过去,特别是那座说搭就搭好的桥,这些话到了这里殿下们才有功夫写。
本来只写搭桥,就足够太子美的。从他长这么大,几个先生跟着,就他看的听的,还鲜有这样搭桥的事情。
他的笔下,也写上大家捐出钱财。不仅限孩子们,各人包括跟来的家人都有捐赠,但元皓花的最多,两包袱金叶子只有一个底儿,这也是事实。
本来就美滋滋中夹着对孩子们的欣赏,要把他们写的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又让元皓请出去看一出子好作派,太子提笔在手,胸怀沟渠万千。
新放一张纸,他重新这样写着:“……亲历此事,才知道受灾原是小事,大众一心才是难得大事。人心之齐可以胜青天,人心之齐可以越山海。唯人心齐,方有大家齐感皇恩,献出各自的私财。又有万大同和韩氏……等数人奔波不息,以私财购粮购药。又有元皓可敬可佩,言太上皇所赐,皆是皇恩,理当使用。献出黄金若干两。又有儿臣捐银若干两,皇兄捐银若干两……”
把人名儿和数额一一的写上,再写道:“元皓所出最多,又和袁执瑾带领韩正经、常巧秀、万小红……照顾受灾孩童。桥,当名元皓桥,请父皇别赐名为幸。”
下面又写上必要回的公事,有刚才孩子们的举动鼓舞着,太子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般。
写完放下笔,从头看上一遍修改个别句子因匆忙的错字和文法,再一鼓作气的誊写出来,太子暗道大功告成,起身来走到窗前,对着驿站院子里数株野草,心情澎湃如波涛起伏。
没有一处不是喜欢,没有一星半点的不是骄傲。办成了这件事情,亲历灾区,与灾民同进退,桥搭的有如神助等,这些全是太子殿下应该高兴的缘由。
又想到公文已写,呈报回京父皇只有开心的。前路还没有走完,殿下还能起好些作用呢?这一趟就此回京,也是不虚此行中的不虚此行,不怕文官们他不说个好字,武将们不翘个大拇指。这会儿事情也办完,来到安乐地面上,只等着晚上吃酒取乐,不由得太子一张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