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带着汉灵帝,又重新回到了地面上,而在地面上,早就有一群人围在了热气球之前的起飞地点,眼巴巴的看着天空。
刘鑫的眼神很好,第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何皇后,以及何皇后身边正在点头哈腰,在说着什么的张让。
当然了,最让刘鑫注意的是,在何皇后的对面,还有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旁边众星捧月般的跟着大量的妃子,很明显,这就是刘鑫所说的那个人——董太后了。
因为在各种史书上都没有介绍过董太后的家世、名字,由此有人推测认为,董太后的家世可能微不足道,或许只是一介平民,即便不是平民,顶多也不过是出身于小官小宦之家,所以董太后当时只嫁给了当时只是三等侯爵(也就是亭侯)的刘苌(汉灵帝的父亲),并且在永寿二年(也就是公元156年)董太后生下了儿子刘宏,刘苌死后刘宏便袭爵为解犊亭侯。
而汉灵帝的父亲刘苌是东汉王朝第三任皇帝刘炟的后裔(详细追究起来应该是重孙),然而刘苌那十三岁的儿子刘宏,却出人意料的被当时控制了中央朝廷的窦家看中,迎接到了首都洛阳,被拥立为了大汉皇帝,继承大统,可惜这个时候刘苌已经去世,不能享受儿子带来的无上尊荣,而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则在当时有望成为太后。
不过,虽然亲儿子成为了皇帝,但身系“藩妃”(董太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藩王妻子的身份,成为太后的人)的董氏——不过是皇帝属下一个侯爵藩王的妻子,地位在汉室宗亲中是极低,而且当时的窦太后可还没有死,还坐在太后的位置上好好的,董太后怎么可能斗得过这窦太后呢。
所以,当时的董太后既不能前往首都洛阳,过上风光无限的生活,也不能享有皇太后应有的权力,只能继续待在王府中。。。
而在刘宏于公元168年登基后,窦妙窦太后同意追尊已故的父亲刘苌为孝仁皇(只称皇,而非皇帝,毕竟汉灵帝的父亲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侯爵罢了),而其墓改称慎陵,然后称汉灵帝的生母董氏为慎园贵人,也算是变相的给当时的董太后提了一个档次。。。
接下来,当时的大将军窦武在在与宦官斗争中失败被杀,窦家所代表的外戚势力土崩瓦解,窦太后自然也随之过气,失去了对后宫的掌控,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太后,所以在次年,汉灵帝便遣中常侍迎自己的母亲,当时的慎园贵人董氏入宫,并同时召入了自己的舅舅董宠于京师,董氏在入宫后便受尊为了孝仁皇后,居住在南宫嘉德殿,称为永乐宫,因而在史书中又称董太后为永乐太后,而汉灵帝的舅舅董宠官拜执金吾,但是后来的董宠自己作死,想让自己的妹妹董太后成为真正的太后,而不是所谓的皇后,结果因为又违礼法,最后被下狱处死。
而在上一任的皇太后窦妙逝世后,董太后便正式转正,而且还开始干预朝政,命令汉灵帝卖官求货(所以汉灵帝的卖官鬻爵,也有董太后一半的功劳),并且自纳金钱,盈满堂室,而且到了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董太后还任命自己的兄长的儿子近尉脩侯,董重为骠骑将军,领兵千余人,这是一种越界的行为,招来了多方势力的不满。
因此在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驾崩之后,作为太后及祖母的董氏,对于立刘辩(何皇后之子,汉少帝),还是立刘协(王美人之子,汉献帝)的问题上与儿媳妇何皇后起了争执,毕竟刘协在生母王美人被何皇后毒杀之后,便一直由董太后抚养,所以刘协与董太后的关系极好,当然了,也有可能是董太后想要垂帘听政,因此才会立更加年幼,已经无父无母的刘协为皇帝。
结果,何皇后利用自己兄长大将军何进的势力,使十四岁的儿子刘辩继承皇帝之位,不久之后,何进便与当时的大汉三公联名上了一份奏章,奏章的主旨为,“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仍应迁于河间安置。”
于是乎,董太后不久之后便因为忧怖而暴崩,当然了,也有传文说是为何太后所杀,并且也是毒杀(《三国演义》中的说法)。
因此,董太后在位二十二年,最终丧还河间,与其夫合葬慎陵。
另外,有一些史料记载董承(东汉末官吏,汉献帝的岳父,董贵人之父,是西凉系军阀,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参与过董卓之乱,与董旻、董璜均为董卓的爪牙,曾任车骑将军,最后因为成了汉献帝的岳父而被面于追究责任,不过在之后的“衣带诏”事件中,被曹操所杀。)是董太后的族人,而董承与董太后之间应该是没有亲族关系,仅仅是姓氏相同而已。
虽然历史上的董太后是被何皇后给弄死了,但是现在汉灵帝可还没有死,董太后在宫中的权威可不比何皇后差,而且董太后身份与辈分都摆在那里,何皇后也不敢和董太后硬碰硬。
所以,如今在后宫中飞横跋扈的何皇后,在面对董太后的时候也是有理矮三分,而那些受到何皇后欺负与排斥的后妃们,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董太后阵营里的人。
当然了,何皇后这边也不是吃干饭的,也聚集起来了一批后妃,与董太后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