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后,刘备就来到了徐州,杀死了当时曹操所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反叛了曹操。
然后在第二年的建安五年,程昱又迁升振威将军,当时袁绍在黎阳准备带兵南渡攻打兖州,而程昱当时却只有七百名士兵守着鄄城,曹操知道形势危急,于是便命人告诉程昱,想要在派二千兵马前往鄄城助守,而程昱不肯接受,并且向曹操分析道:“袁绍这次拥兵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无前,袁绍若只见在下领兵过少,必定认为这里有诈,不敢轻易来攻,但是如果在此时增加了我手下的士兵,过多则不可不攻,要攻之必克,只会两损其势,所以希望明公不要怀疑!”
于是曹操再次从之,袁绍听闻程昱手下兵少,甚至还不到一千兵马,果然不敢进兵,曹操听闻其事,不由得向贾诩说道:“程昱的胆略,超过孟贲、夏育啊。”
曹操口中说到的这两个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勇士,其中的孟贲更是因为其“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尝于野外见两牛相斗,孟贲从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犹触不止。贲怒,左右按牛头,以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所以成为了秦武王的护卫。。。没错,就是那个闲着没事去举天下九鼎,然后作死成功的秦武王,这位年少好强的秦武王,抓住一只龙纹赤鼎猛地举了起来,殊不知此鼎重量过大,终因力气不支,累得双目出血,然后力尽鼎落,又砸断了秦武王的膑骨,结果秦武王不治而死,丢了王位,而无辜的吃瓜群众孟贲也因此获罪,被诛杀九族,死的不可谓不冤啊,而本来秦武王是有能力统一天下的,结果这才二十三岁就自寻死路,只得将统一天下的机会交给了自己的后代秦始皇了。。。
不过由此可见,曹操对程昱的赞赏有多高。
在接下来的建安八年(也就是公元203年),程昱纠合了一伙山间民众及亡命之徒,以此得到了精兵数千人,于是引军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曹操派遣了李典与程昱一同以船水运军粮。
在这时,魏郡太守高蕃将兵马屯于河上,断绝水道,曹操便对李典、程昱说道:“若船不得过,便可下从陆道。”
李典当时便与诸将议曰:“敌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程昱亦以为然,遂北进渡河击破高蕃,水道得通,等到二袁破走之后,程昱便被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到了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在平定了河北地区之后,曹操便开始征讨荆州,而刘备前往东吴求助,于是有人便认为孙权会必杀刘备,不过程昱却认为道:“孙权新任在位,尚未为海内所忌惮,而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然有谋,亦不能独自抵当,刘备则一向有英名,刘备的两个义弟关羽、张飞皆是万人之敌,孙权必定会援助他们以防御我军。之后分道扬镳,但是刘备已经得到实际资助,那孙权又不能得之刘备而杀了。”
结果就真和程昱说的一样,孙权果然将补给军兵资助给了刘备,以抵御曹操的进攻。
在等到曹操攻取了荆州之后,中原之地便大致平定,曹军势力也在逐渐稳步的扩充。
有一次,曹操抚着程昱的背说道:“当初兖州之败,若非听从你的计谋,我又怎可以来到这里呢?”
而程昱却听出来了曹操的弦外之音,于是非常果断的答道:“所谓‘知足不辱’(出自《道德经》的第四十四章,指一个人只要懂得知足,就不会因为过份的贪婪而得到屈辱的收场),如今也是我急流涌退的时候了。”
于是程昱正式表示从此缴还兵权,阖门不出。
不过程昱也没有在家赋闲太久,到了公元211年,也就是建安十六年的时候,曹操在征讨韩遂、马超之时,曹丕负责留守,于是又使人请出了程昱参知军事,因为此时田银、苏伯等人于河间作反,曹丕遣将军贾信征讨。
在平叛之后,叛军之中有千余人请降,朝中大臣皆认为应按照旧法,尽诛降军,而程昱此时却说:“以前之所以要诛杀投降者,是因为当时局势动荡,天下大乱,攻打贼人时采取‘围而后降者不赦’的方针,目的在于向其它乱党显示不尽早投降的后果,让所有敌人都感到惧怕,未围先降,那以后用兵便不需要动辄围城。如今天下形势大致已经安定,而且今次的战事是发生在领土之内,这些都是不成气候的贼众,杀了他们也没有可以示威示惧的地方,失去了以往诛降的策略意义。因此我认为这些降兵不可诛杀;即使要诛杀他们,也要先询问曹公的意见。”
可是当时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曹丕的亲信,所以都认为“军事方面我们可以自行下决定,毋须事事向曹公启奏!”
程昱闻言后,便不再作出回应,直至朝议完结之后,曹丕离开议堂,特地引见程昱,向其询问道:“您似乎言犹未尽?”
程昱思考了片刻之后,方才表示:“所谓‘可以自行下决定’的制度,是指面对临时之急,需要尽速立定决策的时候,才可以实行的。如今反贼已经被贾信制服,此事不会突发太过急剧的异变。因此老臣才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