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月光曲(2 / 3)

原版贝多芬的故事给讲出来。

演奏的时候,他也按照自己对乐圣贝多芬的理解来演绎。

都说“是男人就弹贝多芬”,可想要把贝多芬的作品演绎好,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其他的倒还好说些,多少能摸清点门路,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很多伟大的钢琴家都无从下手。

秦放歌有过独特的经历,倒是可以去挑战一下,但他并不着急,他还有时间慢慢体会人生百态。

这首升小调奏鸣曲,也是他拿出来,贝多芬音乐作品的试金石。之前他其实也有拿出贝多芬的“致爱丽丝”这样的钢琴小品来,但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代表贝多芬的真正水平。最极致的第九交响曲,可以堪称是人间绝唱。

奏鸣曲一般都分为三个乐章,这首奏鸣曲也不例外。

第一乐章是持续的慢板,升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今天晚上的观众中,聚集着当今世界上,最最顶尖的古典音乐鉴赏家。大家的钢琴演奏水平参差不齐,但在对音乐的鉴赏上,每个人都不认为自己会比别人差多少。

但这也是讲天赋的,有厉害的,在秦放歌演奏的时候,不通过曲谱,就能分析出其中的结构来。而天赋一般的,能挺清楚其中的所想要表达的东西来,感觉就非常厉害了。

这第一乐章,由引子、主题、中间部分、主题的再现、尾声五部分组成。

至于听众的感觉,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曲子的结构是不会变的,引子是第15小节,在逐级下降的八度音支持的低音的基调上,浮现出连续三连音的微弱音响,第5小节以完全终止作为结束。

在这刚开始的时候,有人听出了冥想和柔情,也有人感觉到了温柔中所潜藏的阴郁和愁思。

主题为第615小节,大调的调性将观众引入了对光明的憧憬,但这种憧憬是短暂的,随即调性又转入小调,直至第15小节以平行大调的属小调完全终止b小调。主题中以长拍符点节奏为主的音型与紧密的三连音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所表达的激动的内心心理放在了绵绵不绝的三连音伴奏音型的背景之上,似遥远的他方有一人向你娓娓倾诉着他的柔情,情绪似乎有些悲伤和绝望。

又像是从远处,很远处,感觉就像是灵魂深处忽然那升起来的静穆的声音,仿佛充满着无限的忧伤和愁绪,又像是纷沓而来的回忆,还带着一点阴暗的预兆

中间部分为第1642小节,为对主题音乐材料的发展变化,通过调性的转换以及短暂的离调给音乐带来了新的色彩主题的再现为第4351小节,是对主题的重复与肯定,以完全终止结束。

尾声为第5269小节,从中也可以看得出作曲者的高超水平。因为整个乐章贯穿着三个重要的写作要素:分解和弦的三连音的连贯音型,低音八度进行、圣歌式的和弦进行,这些共同塑造了一种空灵、朦胧、安静、忧伤的气氛。

这些分析,基本就只有拥有最顶尖天赋的那些音乐人能在第一遍的时候就做到这样的分析。

一般的观众,感受更多的,则是在乐句行进中,秦放歌通过演奏,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有些内敛,他也并没有把所有情感都通透无疑的表露出来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也是音乐魅力大的一个因素。不同观众耳中,有不同的感觉,但就整体而言,却是差不离的,这也是考验演奏者水平的时候。

像是一些秦放歌的粉丝,即便有些古典音乐的欣赏基础,他们所能感觉到的,在这个乐章中,也就是那丰富无比的情感,就是像是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还有阴暗忧郁的预感,细致而沉静的波动。当然,还有秦放歌在演奏的时候,不用刻意去表现,观众的就能体会得到优雅和浪漫。

想象力更丰富的听众,则感受到就像是月亮初升的时候,月光洒满大地,浪漫的月光,让人觉得充满希望。可惜,浮云掠影,并渐渐把月亮所遮掩,让人悲从中来。

整首曲子最美丽,也最浪漫的就是这第一乐章,也是被称为月光曲的由来。秦放歌在演奏之后,并不会去想他演奏得如何,迅速进入下一乐章。这也是他自信心的表现,他现在的状态,如果重新回到原来的时空,他也有十足的信心,以这首无数人演奏过的月光曲,登上世界最优秀钢琴演奏家的宝座。

第二乐章就比较短秦放歌在演奏的时候,节奏也快了起来。同行们根据观察他演奏的速度以及听到耳中的音乐,就能判断出来这是用的小快板,降大调。短小但却轻快,旋律也是一样的优美动听,也和之前的沉思冥想不同,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三乐章,就是急风鄹雨般的旋律,充满着无法遏制的沸腾情绪。在突发跳动的节奏中,把汹涌澎湃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美妙无比的钢琴效果,旋律动听而且特别充实,观众们在听来的时候,也感觉浑身充满了激情。结尾的时候,就像是不断的呐喊,然后又突然沉寂下来,最终用迅速的节奏,完成了最后的收尾。

尽管很不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