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成都之夜(1 / 2)

3D帝国 柳瑕灰 2320 字 2016-09-20

在端午节前夕,吕文德在成都府主持了一次秘密军事会议,这次主要是针对蒙古可能发动的进攻,进行一些布置,从宝佑元年开始,蒙古在所占领的利州和阆州筑城屯田,至二年时完成。这是蒙帝国在几次对四川的穿插行动以后,把重点改在稳扎稳打的方针上,屯田行动使蒙军就地有了军粮,准备和宋军在四川打攻坚战。

所以吕文德深知蒙古大军很快就会入侵四川,他不得不做好万全的准备,当然军器监送来的火炮和火箭炮,训练和战术战法都需要李响来帮助他完成。同时李响也需要在四川都作院大量生产火器,这时候李响得到的拨款也并不很多,好在李响自己有所准备,发展自己的势力需要悄悄进行,以防不测。

开完军事会议,也就是端午节了,成都诗会即将开幕。

成都历史悠久,自大禹立夏,分天下为九州,成都就是其中之一。千年以来,成都虽几经变化,但一直是巴蜀之地的重要中心。自汉时起,成都便是天下大州之一。

北宋时期的成都,不仅是成都府治所在,也是大宋巴蜀的中心。

当李响跟父亲吃过晚饭,走上街头时,大街小巷已经是人头涌涌。

端午节庆是大宋百姓们盛大的节日,从白天起成都的大街小巷就已经热闹起来。而到了晚上,中秋节的狂欢和热闹则达到了高-潮。

大宋是没有宵禁的,而端午节这个重大节日,成都连城门都是不关的。端午节的热闹与欢乐要持续一夜,到第二天的清晨才会逐渐散去。

李响不禁想到,大宋百姓还是很幸福的。幸亏自己是到了宋朝,要是到了别的朝代,晚上宵禁,对于来自后世,过惯了夜生活的李响来说,简直是噩梦。历史上除了宋朝,别的朝代可都是实行宵禁的。

吃完晚饭不久的时间点上,成都的人们从各家各户走出来,往以青羊大街、府南河畔一带为中心的最为繁华的街道闹市聚集过来。道路上花灯如织,如同浩浩荡荡的不灭的流火,小贩们高声叫嚷,兜售商品,舞龙舞狮的队伍走过,敲锣打鼓,也有杂耍卖艺的表演者聚集街头,熙熙攘攘。

当李响和父亲一起穿过拥挤的人群,到达成都河畔时,成都河畔已是人山人海,如同欢乐的海洋。

成都河两岸挂满了无数花灯,灯火通明,此时的成都河畔,宛若成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都河畔的一家家青楼妓寨中,传出招揽客人的渺渺歌声,有时也能看见里面的舞蹈,不时有人进进出出,热闹非常。

稍有名气的青楼女子,今夜都已有了去处,大厅之中偶尔还能找到座位,街道上不时会传来某某公子又有有某某新作出炉的消息,这是今晚盛大节日狂欢的的重头戏之一。随后便能听见,某间青楼之中某位名记,将这诗词唱诵一番。随后便又能听到,另一公子的一首佳作也出炉的消息,才子们互相较劲,佳人们则将这些才华饰上一层美丽的绯色气息。

当然热闹的节日少不了灯谜啊、表演啊、赏月啊之类的环节。才子佳人们在比试诗词、歌舞,而大多数的普通百姓们则是赏着花灯、看着热闹,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便感受魏晋遗韵,唐时风雅,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诗词之道自唐时便已兴盛,到此时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诗词的地位已经达到了辉煌的位置。虽然能写好诗词,并不一定代表你有能力,但你若真能写出一首好的诗词来,那绝对是走到哪里都不会缺乏尊敬和礼遇的。

风雅的气息,是这一时代的烙印。唐宋时期,多有文人士子,写诗词向位居高位的官员自荐,其中也不乏佳作。诗词也成为文人士子博得上位者赏识和推荐的重要武器。

唐宋时期,繁繁浩浩的诗词文化,已经沉淀成整个社会的底蕴,成为文明发展史上最为闪亮的一部分。无数名作名篇如星斗恒沙,烘托成汉文明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此时的成都中,青羊大街、府南河畔是最为热闹繁华的地方。而在这些繁华的地方,都有一个个商家所摆出的展示牌,各个才子能拿得出手的诗词作品,陆续地聚集过来。偶尔有人大声朗诵,也有精明的商家会安排一个会唱曲的姑娘唱上一段。

街道上、附近的茶馆酒楼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聚会中,文人学子们摇头晃脑地点评着上佳的诗作,品评着何人的诗词能传唱最久。即便是未曾读书的市井小民,在这样的气氛下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意境,与身边之人品评议论,沾些风雅气息。

李响来到大宋,虽然不是第一次见识到大宋真正的繁华与风流,但回到四川看这种繁华还是第一次。欢乐和热闹把李响彻底感染,李响和父亲穿梭于拥挤的人群中,看杂耍,猜灯谜,买小吃,看人比试诗词,不亦乐乎。

府南河上此时已是画舫如织,灯火通明,丝竹声声,歌声悠扬。成都内有些地位或者有些钱财的上层人士,今夜都会或买或租一条画舫,附庸一下风雅。成都河河面上画舫如织,岸边也停着不少画舫,显然是这些停靠在岸边的画舫,有某些重要的客人还没到齐。

当然,河上的画舫离不了成都出名的青楼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