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整个村落已经很融洽的融入了当地的社会,而这个华人村落的头人是一名李姓老者,当年便是飘洋过海船队的一名水手,平素颇有人望,在当年的船老大过世后便接过了整个聚居地的领导权。
整个村落在他的领导下也更快的发展起来,欣欣向荣,就在前日,德高望重的李老伯因为年龄大了,一病不起,在断气前突然回光返照,留下了“天潢贵胄自东海而来,切记切记”的遗言后便撒手西去了,连个接班人也没有定下来。
李扬和晴子姑娘这一行人沿着海岸斜斜的向内陆走了十来分钟后,远处一处村落的影子便映入了眼帘,这会应该还不到吃饭的时候,所以村中并没有炊烟,而且因为寻找“天潢贵胄”的原因,村中也没有什么人。
但光光看这村庄的规模,因为都是平房,平铺开来声势也不小了,想想古代一里也不过二百来人,更不要说这个海外岛屿,这样两千多人的村庄实在算是一个很大的聚居地了。
进入村中,早有留守之人飞快的向几名负有管理责任的老者进行了汇报,所有村中留守的一些人已挤在了村口处。
还没等李扬他们有何反应,几名老者已是快步迎上前来,其中一老者恭谦的问道:“不知贵客从何而来,以前可从未见过啊,该如何称呼?”
“呵,我们从东方的大康帝国来,叫我李扬就好,这位是晴子姑娘。”李扬直截了当的说道。可听到人群中传来阵阵低呼。
老者听后不再纠缠,却更加坚定了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为何在前天老头人去世前便会有那惊人的预言,而偏偏刚出来的这年轻人如此神秘,完全符合那一预言。于是所有人心中便更加的敬畏起来。
“大家不要光站着说话了,快把贵客迎入村中。”另一名老者忙站出来打了个圆场,于是一众人等前呼后拥的把李扬和晴子姑娘等人带入了村中,最先发话的那名王姓老者非得把自己的几间空屋腾出来作为李扬和晴子姑娘临时的住所,而其他人你抱来被褥我把碗筷桌凳备齐,很快李扬和晴子的新家就一应家什物件俱全了。
多么热情淳朴的村民啊!李扬十分感慨,随后要求在村中转转。簇拥的众人也在几名长老的呵斥下慢慢散去了。
晴子姑娘的手下都安顿好了,李扬和晴子姑娘一起走在完全古色古香的村落小道上,看着路边大部分都是茅草、竹片的住宅,这些住宅的院子前大部分晒有渔网,看来捕鱼是这里人的主要营生。
确实,刚才入村前看到路边的田地并不多,而这个村落这么多的人口几乎可以称为一乡之地了,单靠那些田地肯定不够养活这么多人口的。而且汉人移民到了这个地方,作为弱势的族群,又不得不聚居以为自保,看来日子过的也并不轻松啊。
路上李扬仔细观察,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管房屋新旧,屋顶却大多是新的,在海边长大的李扬心知肚明,看来台风对这个村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为了捕鱼的方便,他们又不得不居住在离海尽量近一些的地方,所以说中国人绝对是最有韧劲的民族,从这个渔村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蓬勃发展到如此壮大可见一斑。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天色逐渐暗了下来,而出去的人也渐渐的回村了,一时间村内开始热闹起来。
许多之前留在村中的人便七嘴八舌的向出门的人描述起今天在海边发现并迎回“天潢贵胄”的情况来,直把李扬吹得身带一团紫气降下,看人时眼中射出一团慑人的金光,开口时有若洪钟,直震人心,就差说得李扬三头六臂了。而晴子姑娘和她的侍女小晴姑娘,则被村民们形容成了仙女,因为在这村子里,还从没见过如此漂亮的姑娘呢。
而议论并未持续多久,一名精瘦的汉子手中拿着一面锣鼓,边敲边喊道:“今晚在晒场聚会,长老有事宣布,今晚在晒场聚会,长老有事宣布!”
不时有妇女笑闹道:“小猴子,传完信到家里来喝口水,看你喊得嘴角都冒白沫了,哈哈哈。”
很快家家户户中都升起了炊烟,李扬也在盛情难却下,坐上了王老伯家的餐桌。
说起来王老伯家也算得上是村中的殷实之家了,家中两子一女,女儿早已出嫁,而儿子老大王铜,老二王铁均是身体强健之辈,上得渔船,下得田头,加上自己也还能帮着操持家事,所以日子并不难过。
可就是在这样的殷实之家,看着碗中粗粮细粮混杂的粥饭,感受着粗糙的麦子、糙米一同滑下喉咙的滞涩,还是让李扬颇有些受不了。
唉,既来之则安之,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适应这里的生活,李扬在心中告诫自己。
王老伯也发现了李扬还有晴子姑娘的不适,这在他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之前的看法,果然是大富大贵之家出来的,今晚的粥饭中可是已加入了珍贵的稻米,虽然此地适合稻米的生长,可一般也都是卖给外面的富户来换取更多的杂粮,但这位贵客明显还是如此难以下咽。
王老伯不好意思的说道:“家中只有一豕,善未长成,否则定要宰来迎接贵客。”
“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