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多的时间来补充知识。
所以这些年里他的职位就没怎么动。当初跟他一块步入官场的人里,都有人坐上了从五品的正县了。他则还是一个八品芝麻官。
更悲催的是,陈汉科举与明清完全不同,曹振庸精通的四书五经排不上太多的用场。而他自己又一心要走各科中前途最远大最光明的政治科。
本来因为天下变革而潜伏家中多年的曹振庸就已经耽搁了一些时间,而前两次参加进士科考的曹振庸又都倒在了考场上,现在他的年龄已经小三十岁了。
所以这一科,曹振庸不能再退了。他的期望当然是标准了政治学院,但没能名列前茅,配到海外当官他也认了。总比没被取中的好。要是再名落孙山,曹振庸就无脸见人了。
曹振庸的文采不是没有,缺陷是在庶务处理和判断分析上。陈汉的江山稳固,科考就越正规,试题的难度不断提高,这可比‘考论一篇,判五道,诏、诰、表择作一道;考经、史、时务策五道’难多了。
‘进士’头衔的整体含金量在不断下降,可新科进士们的政治素养却比当初鲁山取士的时候高出了不知几番。
这也是一个不好笑的‘笑点’了。
而‘凡人草根’们就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了,不管走没走的通门路,都舔着脸上前套个近乎,刷下脸。其间滋味令人‘回味无穷’,有人坚持了下来,也有人选择了放弃。可最终还是要在科场上论英雄的。
对很多很多的中国人来说,考举,都是一个美梦,一个改变他们人生未来前途的机会。
千百年来,自‘科举’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一种打破门楣,改变人生的光明大道就出现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底层寒门子弟的面前。
这是一条通天路!
是地位低下的寒门子弟跃居青云之上的通天大道。
多少家无余财的贫困学子通过科举步入官场,主宰一方?
它的积极意义不需要多说。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南宋名臣陈俊卿大殿上回答宋高宗的这句对奏,就是‘科考制’最完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