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土地债券的一切权利外,这种债券还可以用于北美之外的地方——比如南洋、缅甸和南明州,用于冰天雪地的祥州和贝加尔湖,而南明州和祥州的土地价格才一元一亩。当然,已经被勘探明了的矿区依旧另有标价,但总的来说比直接拿钱去买,要便宜的太多太多了。
国债也是如此。
所以,收购这些债券的商家才是这些债券微小拥有者真正的利益源泉。
币值只有十华元的战争债券,银行出的兑换价格,几年的利息加到一块可能还不到一块钱,而收购这些债券的商人,却可以用十五、二十这样的价格去大把的收购。
就是因为溢价两倍的商人在这场饕餮盛宴中依旧有大把的利益。所以,挥舞着钞票来收购债券的人从来不只是权贵、大地主,还有大商人。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债券如此有利可图,那么当初这些大商贾为什么不直接掏钱购买债券呢?难道他们对陈汉没有信心吗?
这当然不是。
谁也没说这些大商贾们当初没有可着劲的购买债券啊。只是大家的财力有限,流动资金有限,而人的贪婪之心是无限的。没有人会因为一门生意的利润从过去的200%、300%,降落到现在的100%、50%,然后就没有人再去做了。
那依旧是一门暴利生意,赚的已然是很多,只是比起过去少了。
而这也算是一种全民的利益大联欢,赚钱的受众是整个群体,而不再是单单那些最顶尖的大商贾。
这能刺激整个国家民众的向心力、凝聚力,也能让国家政府铸就自己的威望、威严和信用,铸就自己的公信力,铸就整个国家的国格。
财富从无数民众手中汇聚到国家手中,国家再把这些财富投入到战争中——雪片一样的订单洒落到商人们的手中,雪片一样的钞票落入士兵们的手中,军属们的手中。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整个战争的花费无数,这些债券、国债筹集的资金还很有一部分被投入到了财政中,抹平了不少朝廷的财政赤字,几年时间里整个借贷体的涉及金额是以亿元做单位的,错不是这些款子,陈汉早就没钱了。
而这些债券和国债在战争胜利后的‘利益瓜分’中被转化为贵族、商贾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产权,转化为大中型公司、企业名下的土地资本,转化为它们的固定资产和各自的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增长发展,人口的繁衍生息,这些东西迟早能为他们赚回巨大的利润。商人们的目光或许很短浅,这些投身债券市场的商人经过最终的厮杀和兼并,最终存于的所在就多能成为日后不可一世的存在。
这个时间或许很长,也可能很短。
或许现在兴风作浪的人,在十年后就会变得十不存一,二十年后就是百不存一,可这只能说商海博弈也是需要长远眼光的。大浪淘沙,始见真金。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团体,也适用于客人。
陈鸣要做的从来不是给社会的中上层阶级分润财富,只需要的只是一个势头良好的利益循环。
朝廷依靠战争夺取土地,商人、权贵‘借钱’给朝廷让军队去打仗,然后所得的土地再有一部分归属于借款的商人、权贵。这是一个很健康的利益循环。
小市民们是不需要眼睛超前看多远的,他们看得只是一个钱,每次‘饕餮盛宴’总有早早出局的小市民们明知道手中的债券日后可能还会大涨,但就是抵不过眼前利益的诱惑,以至于把手里的债券早早的卖给了收购商,然后做看着债券大涨飘红,计算着自己损失了多少钱而后悔莫名,但当下一次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又管不住自己……
或者是奇货可居,一直窝在手中,要价奇高,以至于最终真的窝在了自己手里。
这场大戏里,人生百态,无奇不有。
这些小市民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河岸、湖畔、江边、花船、庭院、楼台两侧或是之上,彼此或闲聊或是真的看着天上的月亮,一个个嘴炮政治局就在这样机会中相继成立。
小老百姓们对于官场和皇室的动向,永远有着十二万分的好奇心。
八卦党绝不是21世纪特有的产物,眼下这个时代,南京城里的八卦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反正陈汉不比满清,虽然没有不以言论罪的明文规定,可对民间真的放宽了很多很多。而发一发嘴炮永远是小老百姓们的最爱。
何况现在的南京城是天子脚下,他们就是皇城根儿下的人,想象前世的北京的哥,就也能映衬出眼下的南京城了。人人都是段子手!
比起担心说错话了要被问罪,甚至丢官的官员勋贵们,这些平头百姓的胆子更大,兴致上来了更肆无忌惮。
比如说就将来临的第三任内阁的成员选举,还有已经要正式施行的廷推,红线依旧划到了三品,无论是正三品,还是从三品,对于内阁大臣人选都能发表自己的建议。但是除了朝堂官场的大员们,勋贵现在也可以对之发表意见了,但必须是伯爵以上,甭管是贵爵还是流爵了,至少是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