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进军马车市场呢,这交易额就更大了。
人在有外债作为压力的时候,那就总想节省一切的金钱。中国人普遍不喜欢欠债,张家人也是如此。
张大海当然不敢偷税,可是合理避税却是可以做的。这在中国东南地区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虽然中国社会上还没有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这一行,在中国,所谓的会计还是很传统的账房先生。能够帮忙‘合理避税’的人,几乎全部都在政府的税务部门。因为现在的中国只有他们一边对税务细节了如指掌,并且掌握着专业的算账技巧,另一边身上还穿着对口的官皮。
那简直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而且太平府就在南京的西面,往来不需要一天的时间,间隔很近很近。
“你是要我去给……”
沈荃嘴巴都长大了。他很想笑,你张大江能不知道他的底细吗?他沈荃在税务系统干了才两年啊,还属于绝对的菜鸟,他哪里拎得起这个活啊?
虽然这外快来钱很快,但这活儿却也不是谁都可以拎得出来的。你必须把税收方面的条条框框全都吃透,不然人家恭恭敬敬的把你请过去了,忙活了半天却只整出了寥寥的一点来,这就丢大人了。
税务部门的不少人现在都接私活,因为朝廷没有做具体的规定吗。没有人会放着钱不拿,而且开启这个源头的人还是九州商会。
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盘算,陈鸣不发话,谁也不会主动挑事。
“二哥。你资历再轻你也是做了两年的人啊,这里的道道那还有不明白的?再怎么着也能减少一些税不是?我也没求你一下子就把避税做到极致,是能省下多少是多少。而报酬,就按市面的规矩来,绝对少不了您一分钱。”
张家兄弟结交的不是现在的沈荃,而是将来的沈荃。只要沈荃能够在税务这一块干下去,那就是一根不能忽视的人脉。
随着国朝鼎立,这军属的地位伴随着参军热潮的回落,也有了一定的弱化。张家就是靠着张大山和张有财的军人的身份发家的,可特殊阶段过去之后,一切回归到‘正常’态势下的中国社会,军属变得有点不值钱了。尤其是以已经‘发家致富’的军属,毕竟这整个社会上的如此的军属太多太多了。倒是那些生活还贫穷的军属‘威力’更大一些。
张家人做生意,在军属身份不断变弱的时候就开始编织自家的人情网络,在东西在眼下的中国再度成为了很关键很关键的一个社交媒介。张大江因缘巧合的与沈荃结识了,并且打下了不错的交情,这就是先天上的便易。
南京是距离太平府最近的大城市,也是未来张氏的马车必须要涉猎的市场,沈荃即使身份一般般,可他有个好哥哥。那是能作为地方优秀官员参加中央政治学院培训班的人物。
面相憨厚的张大海和张大江兄弟实际上已经把一切都调查好了,别看张大海那个局促模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老实蛋本分人。
这些事情不要说沈荃了,就是在一旁全程观看的沈源怕也一点没有察觉。那张家兄弟的表现就像根本才知道有他这个人一样。
所以啊,千万别以貌相人,那样真会吃大亏的。
……
沈源在一旁就这么看着,面上不漏声色,心理面却惊讶极了。这种事儿他不是没听说过,可在秦皇岛,他却没有亲眼见过一次。而他这才回到南京的第一天,就直接看到了这种‘传说中’的合理避税,南京本来很陌生很模糊的形象在他脑海里有增添了一笔浓浓的勾勒。
“爹,要是按那张家兄弟口中的市面规矩来说,老二这一个月能多拿多少钱?”张家兄弟带来的礼钱就足足有500华元。
“老二对我说起过这事儿,张家的那个弹簧作坊一个月能有两三万块的流水,要是加上了马车生意,怕是数字还要翻倍了。这大大小小的税加一块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要有小几千块了。”
“老二要是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张家每个月怎么着也要给个一二百块。”
这收入加上沈荃的工资已经不比沈源这个当官的俸禄低多少了。而张家的弹簧作坊还只是一个小不点,那些给大商会盘账的大拿岂不是还要高出十倍、几十倍的收入?那比起他们的正常工资来就高的太多了太多了。沈源也由此生出了一个不解来。
等到沈荃将张家兄弟送走后回来,沈源就拉着他道:“给公司企业做合理避税,这收入不低啊。怎么就没人专门干这个?整个南京市场都是公家的人接私活吗?”这种现象直观上让沈源有点接受不了。这是在做第二份工作的节奏啊,还是绝对的高薪水。
“不止是整个南京,上海、宁波、苏杭、扬州,整个东南都是。”在南中国这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沈荃一点没有顾忌的对大哥说:“至于专门做这个?就风险太大了。没有这身官皮,那些前一天还求着你帮把手的老板,转眼就会把你忘在脑后。最重要的是,朝廷也没说不允许税务系统做私活。只要上头没有强制性法令下达,那就能做一天是一天。”谁不想套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