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挺起你们的脊梁骨(1 / 2)

汽车黑科技 蠢蠢凡愚QD 3398 字 2017-03-21

在正信的研发团队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之后,李凡愚是乐得让众人对从空间之中兑换出来的原车型,进行一定程度优化和改进的。

基于这个心态,对于研发过程中一些有益的改动持支持态度。

反正车型完成设计之后是要进行测试的,在不影响车辆安全性的情况下,适当的优化和针对原设计的改动,有利于增强正信的研发实力和研发团队的积极性。

所以在了解到柳青和王瑞的动作后,他便没说什么。

但是……

这俩货见凡愚默认还蹬鼻子上脸了,俩人一合计,竟然找到了李凡愚,说是要对宏光的内饰和外观也进行优化!

这就不得不叫停了;宏光从本质上来讲是要走量的,既然是走量就不得不考虑到成本问题。做太多的提升,把成本搞上去就得不偿失了。毕竟宏光的定位摆在那里,它就是一款针对低端大众市场的车型。

太过粉饰,曲高和寡......要不得!

所以针对这一点,无奈的李凡愚只好将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叫到一起,给他们开了个会。

再次给他们明确宏光的定位和对于集团发展的意义,并且重申了这款车型的研发原则做好根本,把诚意放在车型本身上。不要看重所谓的面子和逼格。

正信这次要做的,是一款让消费者能用的好,用的久,用的实惠之车!

听到这一番话后,老张简直不能太认同、

回过头来就发动了人师**,好好的教育了众人一遍。

被他洗了一遍脑,众人终于消停了下来。

柳青和王瑞乖乖的针对底盘进行了优化,借鉴了f150上的经验,小幅度提升了宏光的后桥承载能力。内饰虽然不能更改,但是仍然协同博园公司的研发员,在材质上下功夫,增强了座椅设计,提升了座椅舒适度和整体乘坐感。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成本可控的原则先进行的。

将有差一点儿走偏的研发进程扶回了原位,李凡愚便放下了心展开了出巡。说的出巡就是去那十二家联合车企,去看一看生产线整合升级的情况。

之前,以西工大那群已经在正信生产线里实习了四个多月的学生为基础,由去美国参加了f150生产,将oem的生产体系模式了然于胸的技术工程师带领所组成的团队,已经在逐家的对这些厂子进行生产线改造了。

这一回的产能升级,正信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正信自己的生产线也还在改造之中。对于这方面没有什么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放心不下的李凡愚决定要去实地看看。

按照他的计划,对于这些厂家生产线的改造是有层次进行的。

考虑到厂家数量很多,改造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按照正信一贯的研发速度,怕是宏光很有可能在两个月之内就完成研发工作。

所以在专家小组出发之前,李凡愚定下了先大后小,先近后远的优先原则。力图在宏光完成研发审核之前,完成一到两个距离正信较近的大厂,以便宏光的上市进程可以无缝衔接,不至于耽误试生产和生产任务。

基于这个原则,专家小组第一站就到了距离天城最近的一家整车制造厂淮成汽车。

淮成之所以叫做淮成,是因为地处淮水起源的桐柏山左近,距离桐柏县不到一百公里的成县。

这其实也是一个老厂了,前身是淮成钣金厂,一家国营企业。但是在九十年代初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中,被当时的厂长承包变成了私企。后来钣金厂失去了国家项目订单,厂子一度面临倒闭。当时的厂长见摩托车市场火爆,就做起了摩托车制造生意。

后来随着国情变化,摩托车生意也逐渐没落,厂子就花大价钱引进了汽车生产线。但是一没研发能力,二没技术支持,再次差点儿倒闭。直到后来大宇汽车进入中华,这家厂才靠着给大宇做代工活了下来。逐渐攒了些家底儿,弄了条还算马马虎虎的生产线。

因为生产设备是一步一步补充添置的,所以淮成的这条线情况很复杂;

焊接铆接机器人也有,焊接铆接手工工位也有,装配台也有,靠着技术工人手动装备的工位也有。总而言之,就是九十年代和现代生产技术都混合在一起了,一切目的以能造出车来为基准。

总结了现有生产线的情况,正信小组针对现有情况进行了调整。对于一些混在的工位进行重新安排整合,又建议补充了一些国内有售的自动化的生产设备。

当李凡愚到达的时候,正赶上厂里热火朝天的时候。让他意外的是,另外十一家车企的老板,也都在淮成厂。

淮成厂的办公室。

当李凡愚问起生产线改造的进行情况时,淮成老板老俞连连竖起大拇指。

“李董,不瞒你说、看着这些技术工程师,老俞我脸上烧得慌啊!原来咱想的是只要做出来的车子合格,不费工不费料就成了。虽然有意识的去规整,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生产线还是正规不起来。

这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