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动迁安置(1 / 2)

大明督师 奔叔 2748 字 2016-10-02

平陆县令吕焕之满嘴大泡,骑着他的毛驴,带着县衙三班衙役还有一百多帮闲,奔走在整个平陆各地,在各地乡老里正的配合下规劝着,命令着,强迫着百姓坚壁清野。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动迁,大安置轰轰烈烈的开始了,这次是平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强制动迁。

但这次动迁却是困难无数。这不能不让动迁总指挥吕焕之满嘴起泡,牙根生疼。

时间紧迫是一个事,首先有个难题,便是现在的平陆经济昌盛,人口众多,再打破了山西各地对平陆的封锁之后,大量的流民涌入与安置,让平陆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四十万,要不是上面压制着吕焕之,现在的平陆都达到了一个上府的规模,吕焕之也就是当然的知府,可惜,他的运气好也不好,好的原因是吕汉强,坏的原因也是吕汉强,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但对这个不是知府的知府,吕焕之甘之如饴。

甘之如饴可是甘之如饴,这次坚壁清野的人口数量,却成了最大的压力,平陆县城是远远不能安置这么多的百姓的。

平陆城垣不大,原先县城里也就一万多不到两万,但随着流民的涌入,现在已经达到了四万,这已经接近饱和,如果趁着天气不是太冷,一些空闲地方塞上个几万还是可以的,但这远远不能容下农村将近二十万的百姓。

在一个安置点就是新区和码头,那里虽然没有城墙,但有一条沙河入黄河的巨大河湾,作为屏障,同时在沙河在平陆的中间,吕汉强高瞻远瞩的修建了一个坚固的军事要塞群作为保护,从码头向东,可以容留一部分百姓。

第三个安置点,就是一个文士提出来的,恳请各地地主的堡寨安置一部分,这个提议很好。

兵荒马乱的末世,各地有些身家的地主豪强都在自己的村庄修建堡寨,并且让自己佃户长工充当堡寨的守卫,也就是乡勇,并且配备不在国朝管辖限制之内的榆木喷做主要的防御武器。

榆木喷是老榆木做的,类似于现代的大鸟统,虽然使用的寿命在三两下之内,但这家伙火力足,震慑性强,尤其这东西廉价啊,坏了再挖一个就成了,因此,大家都对这东西情有独钟。因此,各地的堡寨其实战斗力比当初的卫所县城都强。

欣然的接纳了这个提议,吕焕之骑着毛驴开始奔走在各地堡寨,洽谈收容百姓事宜。

但这事情并没有吕焕之想象的那么顺利,那些地主豪强根本就是财大气粗,或者是背景深厚,而根本的就是自己修建的堡寨,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家的财产安全,这时候大家手中祖祖辈辈积攒下的银子也没地方花销,也没地方储蓄,都埋在自己的院子里,万一这些百姓拥进来,有那眼红的,胆子大的,起了贼心的抢了自己一把,那就是引狼入室了。因此几乎全部的堡寨都采取拒绝不合作的态度。任你县太老爷如何苦口婆心,就是摇头不答应。

这下子可真正的让吕焕之头大了。

再次被一个阁老八竿子打不到的外孙子给客客气气的撵了出来,站在这个平陆最近的大堡寨前,吕焕之的师爷悄声的问道:“东主,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问这话的时候,焦急的心倒是没有。

吕焕之没有看到这个师爷的神情,焦急的道:“道理说了一大堆,结果人家就是不让进,我是没办法了。|然后看看周边四野已经混乱的村镇,心头更是火大,没耽搁一刻,都是将士们的血肉在争取啊,这怎么不让他心急如焚。

“其实,东主您是太老实了,其实这帮东西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只要东主拿出霹雳手段来,就不怕他们不就范。”这个师爷这时候悄悄的给东主出主意了。

现在的平陆,吕汉强得到了第一批南方的粮食之后,就对所有的衙役三班,包括吕焕之的师爷都给了额外的一个补贴,美其名曰是养廉银子,以换来对自己的支持与不盘剥流民百姓,这个办法立刻得到了全体官吏的双手赞同。

其实官吏也是人,贪心当然有,但更多的还是有点良心的,当初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盘剥压榨百姓,但其实当时的人几乎都不怎么搬迁挪窝,大家邻村相处,婚姻互通,你遇见一个人,盘问三个人,绝对就能弄成个亲戚来,大家谁愿意对亲戚下手?因此,对吕汉强给的养廉银子当然欢呼,虽然做的事情要比原先做的多上三四倍不止,但大家依旧干的热火朝天。

其实,国朝从洪武爷那天开始,虽然薪俸低的可怜,但也有上任时候的一笔养廉财物的,至少朱元璋做的是只给一次,下次没有,因此才造成官员越来越穷而不得不贪,朱元璋的屠刀越来砍的越钝,最后只能放任自流。

现在这个师爷就是养廉银子的受益者,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当然是吃拿着谁向着谁,而子涵是自己吃拿的主顾的夫人,虽然还没名份,但大家早就当他夫人看待了,因此,子涵的命令当然就要全力执行了。

听到师爷的建议,吕焕之苦笑着摊手:“我一个小小的县令,哪里来的权限制约乡绅豪强?我——”

“东主,您没有权限,可是有人有啊。”这个师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