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原则(1 / 2)

大时代1958 青山铁杉 3238 字 2016-08-31

“你怎么又搞事?”谢列平有些头疼的看着谢洛夫,现在他知道为什么赫鲁晓夫对谢洛夫有不错的观感了,两个相差三十多岁的老爷们有共同语言,都喜欢在比较平静的时候搞事情。谢洛夫这种喜欢没事搞出来点事情的作风,让同样爱搞事情的第一书记十分欣赏。

“老书记,我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么?”谢洛夫微微抬头嘴角扯出一丝傲然的弧度,用饱含自信的态度道,“身为苏联最为杰出的安全干部,我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何有这种评价,但很多人都这么说”

谢列平藏在袖子下的右手攥起拳头又松开,重复了好几次终于抬手拍谢洛夫一巴掌的冲动,这个家伙现在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有事没事总是夸奖自己,还总是陶醉在其中。

就算是你说的对,也不能自己夸自己啊!谢列平真是有一种命运不公的感觉,明明自己的地位比较高,而谢洛夫是自己的部下,结果每次都是谢洛夫出来搞事情,自己来善后。就拿这次准备在滨海边疆区的开垦来说,谢列平需要让共青团组织人手赶往滨海边疆区,还要以部长会议副主席的名义,让机械工业部调动出来重型机械、重型机械运输部提供重型卡车、林业资源部规划出来采伐的树木如何应用,等等等

谢洛夫出来一个提议,谢列平就要为此跑断腿。如果不像谢洛夫说的那样出成绩,谢列平保证,这次一定敲打敲打谢洛夫,随着这个部下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个屁股越来越擦不起了,有时候让他这个中央书记都倍感吃力。

不是谢洛夫本人喜欢放卫星,他这么做的用意和谢列平是一样的,谢列平是为了他擦屁股,他更加伟大一点,正在为整个苏联擦屁股。当然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到了今天谢洛夫评估了一下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的之间的力量对比,很愉快的发现,如果赫鲁晓夫按时下台,自己将非常愉快的和谢列平集团一同覆灭。

以目前谢列平这些朋友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根本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那么整个苏联现在谁才是最大的头,谁能压住只差一步的勃列日涅夫?当然是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从党务到政务都是一把手的赫鲁晓夫了。只有没有下台的赫鲁晓夫才能让谢洛夫感到一丝安全,多争取几年的时间让自己有一些抵抗力,有这个目标存在,别说赫鲁晓夫喜欢一些出人预料的大计划,就算是真的在放卫星,他也要上去摇旗呐喊,放的好

谢洛夫对远东还算了解,那里除了冷了一点,一般情况下和什么大灾大难都不沾边,如果那边都出现了自然灾害,那整个苏联或者是中国基本上都不会有好的地方。有这种稳定性,谢洛夫才敢提出在那边开垦,不然像是勃列日涅夫在哈萨克把草原弄沙化,那可真出事了。

关于在滨海边疆区的开垦,自然是苏联的集体农庄模式,被很多人诟病的苏联集体农庄模式,其实在斯大林时期规模很大型集体农庄合并在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直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达到巅峰,集体农庄并不能为苏联粮食不够吃背锅,在后世中俄罗斯已经没有集体农庄了,人均粮食的产量还不如苏联,这里面就不提各种指标都下降很多的因素了,苏联副食品供应紧张只能表明人们有钱,生产的东西没有卢布多,而后世的俄罗斯很多东西看起来很多,那是因为人民已经买不起了。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集体农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计划工作中,实行以商品产量为出发点的新计划办法在生产方面,国家只向集体农庄下达一项指标,即各种农产品采购量,其他指标如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牲畜产品率、播种面积与结构等等,都由集体农庄自行决定在采购制度上,取消义务交售制等多渠道采购办法,实行统一的国家收购制,并固定收购任务,发展农庄之间、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之间的跨单位协作,加强同与农业有关的部门的农工一体化。

苏联的农民应该称呼为农业产业工人更加适合一些,用大规模现代化农业作为国家的发展,本身就是在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不然就会出现东北大豆斗不过美国大豆的情况。一百个农民的成果,结果对方十个人的成果和你们一样,就算是你亩产高一点又怎么样?仍然不是美国人的对手。

两百万公顷,不就是两万平方公里,苏联国土面积的千分之一不到,滨海边疆区的八分之一不到,也不是很大。用机械化开展开垦,可能无法和精耕细作相比,但足够解决很大的问题了,未来作为一块比较重要的产量区是绝对可行的。滨海边疆区可能也是苏联唯一能种植水稻的地方了,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和稻种的培养,大不了从现在开始筹备,小心一些在天气变冷之前绝对能出成绩。

“滨海边疆区农业第一书记弗拉基米罗维奇同志的看法是非常具有忧患意识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现阶段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提高农业的粮食产量对我们苏联有着巨大的好处,提高国家本身抵抗能力!”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踌躇满志的说道,紧握的右拳增加着他本人的说服力,谢洛夫放的卫星让这位第一书记很是兴奋。

“开垦?让国家安全委员会评估一下其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