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钦差人选(1 / 2)

祁阳帝金口玉言,既然说了要封赏,自然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当下便拟了旨,让许公公亲自去洛家传旨去。

许公公走后,祁阳帝又与众臣商量了如何妥善运用这些粮食。

夜归带回来的粮食,足够华京的百姓加上南边来的难民吃上十日。

祁阳帝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不再像前几日那样忧思不已,郁结于心。

现在,就只待阻断的道路都修好,各地进贡的粮食就可以运进来了。

此次受灾最严重的便是江浙一带与沧州,沧州那边有墨曜盯着,如今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祁阳帝自然不担心,剩下的,便是江浙一带了。

祁阳帝有心想派一位钦差过去,可是这人选么,又有些犯了难。

按说朝中重臣不少,可自从出了户部尚书的事,祁阳帝倒是小心了起来,现在让谁管钱都有些不放心。

祁阳帝此想法一出,众臣心中的小算盘都打了起来。

右相自然想安排自己的人前去,这可是个肥差。

往常的时候,举凡遇到类似的事情,祁阳帝总要问问他的意见,可这一回,祁阳帝并没有单独开口询问他,他也有些摸不准,祁阳帝是怎么想的。

毕竟,才刚出了户部尚书的事,而户部尚书孟权是自己的弟子这件事,并非是什么秘密。

正因为有了这一层顾虑,右相才害怕祁阳帝会因此怀疑到他身上。

虽说祁阳帝并未明显地表现出什么,但右相自己却不得不小心行事。

这差事的确是个肥差,可他也不想因为这一件事,而让祁阳帝疑心他,现在还不是能跟祁阳帝翻脸的时候。

因而因小失大这样的事,他自然不会做。

右相不作声,他的心腹爪牙们自然也不会吭声。

可让右相意外的是,左相一派也没人表态。

想想也是,左相刚告发了户部尚书,虽说此事确实证据确凿,可正因如此,左相才更需要收敛锋芒。

他为官多年,深知锋芒毕露并非什么好事。

而且,他比右相想的更深。

南下做钦差这件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个肥差,可又焉知不是个棘手的差事呢?

他们在华京,并没有亲眼见到南边的情况,一切均是从底下官员的邸报上知道的。

谁能说准了,南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这事若办好了,自然皆大欢喜,可若是办砸了,祁阳帝的怒火,也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因而,祁阳帝提出这件事以后,众位大臣都齐齐沉默了…

祁阳帝虽然犯难人选,可是百官这种反应,还是不免让他火大!

现在留在御书房的,均是重臣中的重臣,怎么朝廷需要用到他们了,一个个却都不吭声了!

难道朝廷都是白养着他们的么!

祁阳帝刚要发火,一个让所有人都十分意外的人,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自请南下做这个钦差,请父皇恩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四皇子墨霄。

墨霄,生母为先皇后贤仁皇后,当年,众人都以为他会被册立为太子,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贤仁皇后会做下那等“大逆不道”之事,以致丢了后位不说,最后连性命都没保住。

不过,据宫里的老人儿说,贤仁皇后是自杀的,为的就是向祁阳帝表明自己的清白,让祁阳帝不要累及自己的儿子和母族。

这事说来也算是皇家秘辛,到底真想如何,还真就没有几个人知道。

可是,有心人多少都能看出一些端倪。

如今威后虽然承宠,但祁阳帝并未因为贤仁皇后的事怪罪晋阳侯一族,由此可见,事情的真相,也许并不是威后所说的那样。

但无论如何,贤仁皇后薨逝都成了事实,她死后,她的儿子,也就是如今的四皇子墨霄,自然也就地位尴尬起来。

幸亏他舅舅一家地位没有什么变化,所以他在皇室的地位虽尴尬,但也不至于太难过。

可祁阳帝每次看见这个儿子,总是会忍不住想起贤仁皇后死前那个决绝的眼神,因而,他对这个儿子,实在亲近不起来。

试问,一个不受皇上亲近的皇子,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这些年,墨霄越来越沉默,性子越来越“不讨喜”,祁阳帝心中那点儿隐隐的愧疚,都被他的冷脸给磨没了。

这个儿子,甚少对朝中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这次他突然自请去南方,祁阳帝还是很吃惊的。

上位者均多疑,即使面对自己的儿子,祁阳帝也不免怀疑,他是否有着什么别的目的。

因而沉声问道:“你想去南边,为什么?”

墨霄单膝跪地,态度不卑不亢,“灾后重建是民生大事,父皇不是说过,百姓的事,都是头等大事,社稷民生,民生为首,社稷次之,儿臣想为大祁的民生做点力所能及之事。”

这话若是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