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星际文明(2 / 3)

船的船体,而某些强大无比的高能射线潮,甚至动辄就能杀灭一整个舰队之中的所有生命,这些无处不在的危险,哪一样不需要有对应的防护措施?没有的话,你所谓的太空飞船,无非就是个能飞行的铁棺材罢了,与其说是进行星际殖民,倒不如说是进行星际外卖,给人家送菜送温暖去了。

问题是,像这种高标准的宇宙飞船,其加工制作工艺,难度是何等之大,生产链条所包含的环节是何等之多,对应所需要的人员又是何等之巨大,可以说没有个几百亿的高素质人才,连想都不敢想。

就以地球现在的科技水准,就算是想要制作个能够在太空中长距离,以光年计的距离飞行的铁棺材,都是无比艰难的,就这,还都已经是考虑到了地球人组织崛起以来,在各个科技环节都已经取得了无数的突破的情况。

没有足够的人口,就难以形成足够的科技,没有足够的科技,就难以生产合格的宇宙飞船,没有合格的宇宙飞船就无法进行星际大航海,获得足够的生态星球,而没有足够的生态星球,又难以繁衍出足量的人口,对于大多数的,已经进入到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来说,影响他们跨越到星际文明的死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

无边的星海,是大多数试图跨越星海,成为星际文明的最大障碍,绝大多数文明在这样浩瀚无边难以争渡的星海面前,最终都跨越不过那道无形的门槛,难以进入到星际文明的阶段。

而少数一些文明,在一次次的艰难无比的星系内循环之中,集约最宝贵的资源,在保持庞大人口数量的同时,不断发展和挖掘本文明的深层潜力,在人口、科技、资源、环境、人体极限等等相互制约和影响的要素的组合、突破与适应之中,最终一跃而起,跨越文明的门槛,获得了在星空中探索和殖民的能力,从而获得一块又一块太空殖民地,以至于导致人口、科技、资源瓶颈的剧烈松动,各方面的发展走上正循环,最终才在岁月的积累之下,成长为强大的星际文明。

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需要无比强大的文明生命力,超高的人口素质,甚至还需要一点点运气,比如说自身星球的体积稍大一点,星球外部的环境稍好一些等等,只有更方面的便利结合到一起,才有真正成就星际文明的可能,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的艰难!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星际文明,其晋升的过程都是如此的苦逼如此的艰难。

总有一些好运的文明,轻轻松松的就跨越了其他文明难以跨越的文明门槛。

就像火星虫洞对面,陨石星海另一边的星际文明体系之中,有些星域,先天的环境就极为的优越,相比于地球文明这边动辄几个光年找不到一个恒星系的情况,那边简直就是无比肥沃的星球原野,资源无比的丰盛。

在最富裕的一些星域之中,一个星系里面,天然就存在着多达几十个之多的生态星球,有的在同一个星球轨道之上,就存在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星球,在共同的轨道上绕着恒星在旋转,几个星球之间,因为星球质量、大小等等因素,而占据着一定的轨道区域,数十亿年之中,都保持着极为稳定的轨道姿态。

而且,在这些星域之中,不单单恒星系之中的宜居带星球数量庞大,非宜居带有着大量的矿产星,就是恒星系与恒星系之间的距离,也是极为的接近,通常星系与星系之间的距离,连一光年都不到。

在这样生存资源无比富裕的环境之中,文明突破极限,成为星际文明的可能性,当然也就大大的提升了,在相同的人口数量之下,就算是他们的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低一点,但是无比庞大的数量堆积下来,还是轻轻松松的就让他们跨越了文明晋升的门槛,成为了强大的星际文明。

甚至,在陨石星海那一边的文明体系之中,因为资源相对丰厚得多的缘故,一些原本科技水平根本就不达标的文明,借助于周边环境因素,以及星际文明政治斗争的便利,都能够迅速的改善自己的文明层次,堂而皇之的成为高高在上的星际文明,俯瞰那些依旧还在星球上打转转的土著文明。

当然,这种借助其他文明的力量成为星际文明的文明体系,虽然达到了星际文明的标准,成为了坐拥两颗以上生命星球,并且具备超光速航行能力标准的星际文明,但实打实的来说,他们在星际文明之中的位置,当然要比那些真正凭借自己文明的力量成就星际文明的文明体系要弱势得多。

同样是星际文明,彼此之间的差别也是相当的大的,各层次之间泾渭分明,差上一个档次,不单单文明本身的实力差距甚大,就连话语权也是截然不同的。

星际文明之中,最弱的一个档次,就是那些彻头彻尾的水货级文明,名义上虽然也是符合星际文明的两大标准,但实际体现在国力上面,他们比之正常的星际文明,其差距简直不可以道里记,通常来说,它们都是一个文明联盟体系之中的小弟角色,给联盟之中的盟主充当小弟、打手、消费市场和原材料产地等等角色的。

这种水货级星际文明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他们的所谓超光速航行能力,大部分并非是其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