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要去慈宁宫跟郑太后一起住,可听李宏宇话里的意思好像并不是这样。
“慈宁宫只能住一个人,太后又不可能去住皇后的坤宁宫,资和威望又无法与太皇太后相比,因此唯有住到冷宫里去。”
李宏宇闻言微微颔首,然后想了想说道,“其实,太后还有一个地方可去,不过东林的人照样会反对。”
“宇哥哥,你是说清宁宫?”秦月的眼前顿时亮了一下,立刻明白李宏宇的意思。
李太后一进宫就住在清宁宫,而朱由校即便有了太子,那么也要等到太子十多岁才能住清宁宫,故而这段时间里李太后完全可以入住。
“太后要想住清宁宫可没那么容易,恐怕要受到些波折。”李宏宇放下手里的茶杯,摇了摇头后微微皱着眉头说道,“或许,清宁宫是太后最好的归宿。”
显而易见,东林党的人一心想要置李太后于死地,肯定又会以礼法为由不让李太后住在清宁宫,这使得李太后唯有去冷宫。
不过,按照李宏宇的记忆,李太后在朱由校登基后担负起了抚养朱由检的职责,朱由检登基后甚至写书回忆过李太后对他的养育之恩。
那样的话李太后就不应该住在冷宫,因为朱由检很显然不可能在冷宫里,这里面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李宏宇不知道罢了。
秦月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心中不由得同情起李太后,原本可以风风光光地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即便不住在干清宫也能住在坤宁宫,谁能想到忽然之间因为东林党人的闯宫而落得一个如此凄凉的下场,沦落到住冷宫的地步。
归根结底,李太后在朝堂之上没有什么根基,故而轻而易举地就因为闯宫之事被打倒。
郑氏太皇太后再怎么说跟京城的勋贵关系密切,这使得她虽然失势但文官集团不敢轻易冒犯,更别提让其把慈宁宫让出来个李太后了。
很快,泰昌皇帝二十七天大丧结束,京城市面上的缟素一夜之间被清理干净。
百姓们纷纷换上了色彩艳丽的服饰,文武百官也都脱下了身上的孝服准备颜色鲜艳的礼服,准备参加迎接朱由校的登基大典。
十月底,万众期待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场面盛大隆重。
对于京城的百姓而言,万四十八年是一个注定终身难忘的年份,这一年内,他们在短短的三个月间就经了两场皇帝的丧期和新帝登基的典礼,可谓开创了史的先河。
李宏宇身为泰昌皇帝钦点的托孤辅臣,自然与其他的辅臣一起,立在文武百官的最前方。
这对于臣子来说可是一份莫大的荣誉,大明绝大多数官员穷其一生中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可李宏宇这个新科状元在三个月之内就经了两次,既是无上的荣耀同时也是重要的资。
按照朱由校选定的年号,明年就是天启元年,他也就成为了史上的天启皇帝。
与此同时,朱由校下诏把万皇帝驾崩后的年号改为泰昌元年,毕竟泰昌皇帝是大明正统的天子,虽然只在位一月被民间称为“一月天子”,但他的年号是肯定存在的。
这样一来的话,万四十八年这一年就有了两个年号。
以万皇帝驾崩七月二十一为界限,七月二十一之前的年号是万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之后的年号是泰昌元年。
这意味着泰昌元年并不是完整的,没有七月二十一之前的日子,而万四十八年少了七月二十一之后的日子。
与参加泰昌皇帝的登基大典时的激动和兴奋相比,李宏宇参加朱由校的登基大典时心境已经变得平静,登基大典对他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还会参加朱由检的登基大典。
不仅如此,李宏宇的心情甚至有些沉重,朝堂上的党争势必随着天启朝的来临而变得更加惨烈,这对大明的百姓而言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时局,他们将成为党争的间接受害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