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了半壁江山,同那余帝分庭抗礼了,“荣王”这个名号是否已经不足以聚拢民心了呢
毕竟他们一开始的旗号是清君侧。可如今江山已经稳固似乎应该再考虑些别的事,才好再图后续。
其实大家都清楚,荣王想要称帝。
但立国为荣这件事刚刚提出来,便遭到应大统领的反对。
他反对的理由其实也是很正当的。主要有两点。
一则,如今大事过半,士气正旺。最应该做的事是休整完毕之后一举荡平余国,攻入京都,擒杀余帝,彻底断绝某些人两面观望的心思。
余国毕竟是一国,而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如今战力颓废是因为军备长期废弛,就好比源头被断了水的灌溉渠道。
可余国仍有许多的官吏、武将。一旦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他们将会迅速调整过来、得到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
好比将源头的水道再次打通了,那些干涸的渠也是渠,很快便会重新充盈起来。
可他们眼下所占据的这半壁江山经了战火,便如同在挖新渠。许多地方还不通畅,政令也无法得到贯彻。眼下荣军虽“善战”,也只是相对于更加废弛的余军而言。一旦余军依着余国数百年前人留下的经验再反应过来、或者得到他国的援助,那么荣军的处境将极不利,甚至有可能葬送大业。
二则,他们眼下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很犯忌讳的。数千年来,哪个帝王不想要开疆拓土,成为天下共主呢可只有五百年前的庆国颠覆成功了起因还是前朝邺帝触怒神女,被降下了天罚。
至于其他的,就连最强大的离国,也不敢对周边的小国出兵。因为道统与剑宗不允许这样做他们想要人间长久和平,叫万民休养生息。
而他们如今在做的,乃是忤逆仙人的极大恶事。既然不晓得什么缘故并没有仙人干涉,就应该一鼓作气直取京都,以免夜长梦多。等余国皇室都死绝了哪怕仙人们注意到这边发生的事、想要干涉,又能怎么办呢
新朝已经建立,官员也被派往四方。只要做得像模像样,想必仙人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他们并非对某一国的皇室专情,而是对天下的百姓专情。
他将这两点提出来了,殿中的官员们纷纷点头称是,认为应大统领思虑极周全。为着荣王以后的基业计,实在不该在此称帝而应到京都去完成这件事。
赵胜亦晓得应统领说得有道理。然而问题不在于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而在于
他在殿上公然反对了自己在帝位这样的大事上
且他反对自己,群臣竟然称是他们是荣王亲封的臣子还是应决然的臣子
第三那应决然从前只是个江湖人罢了从哪里晓得了这样多的天下大势
他到底是个什么来历
因而赵胜不得不面临一个选择是在这应决然势力再大之前解决掉他,还是赌一赌这应决然的确是忠心护主,当真所说的一切都是在为他着想。
实际上这选择也不算是太艰难了。
任何一个想要稳坐帝位的人,都该选择前者相对于什么仙人的干涉、天下的大势种种遥远而飘渺的威胁来说,手握精兵的应决然,才是最最可怕而实际的因素吧。
于是荣王赵胜坐在案前,在饮尽一壶美酒之后,招手唤来了身边忠心的侍者。
准备工作大概持续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应当是在这世间所有的“政变”当中,准备得最快的一次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
杀掉应决然这件事已经在他的脑海里搁了数日,早就想过倘若要杀他,应当怎样怎样。
赵胜认为应决然手中的那些人那些从庆国来投的绿林营,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罢了。应决然可以给他们的,自己也可以给。甚至给得更多。至于他手中的那些来自黑寨堡的强兵也只有区区八九百人罢了。他或者叫绿林军与他们斗,或者尽出自己手中的羽林军一万人围杀一千人,难道还杀不死么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殿中的廊柱后布置刀斧手,以屏风遮掩了。差遣人去叫那应决然入殿中来。相谈几句,摔杯为号,两边刀斧手尽出,立即将他剁成肉泥。
这首恶伏诛,余下诸人都不是什么要紧事。他的帝位便可稳固杀了他,然后便可称帝。再携余威荡平余国
他想到这里,便又饮尽一杯酒
醉眼惺忪的抬头看的时候,发觉自己差遣出去的仆从已回来了身后跟着一队刀斧手,身边还有个法师。
法师他认得乃是木南居的人。
他们起事之后城中木南居忽然来了人,说可以助他一臂之力。赵胜从前是蓉城的捕头,知道这木南居背后很有些势力,却并不认为他们对于这场战争能有多大的助益。直到他们派来了法师。
他是余国人,从小就见惯了妖魔,对于神通之类的玩意儿也不陌生。因此见了法师们并不十分诧异,诧异的倒是他们为何助他。那法师便只说木南居主人眼见余国的悲惨事已久,早想有所作为了。眼下荣王义旗一起,就觉正是大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