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名义下(1 / 3)

婚姻潜规则 中跃中 4113 字 2013-08-28

3成瘾性人格

冷艳没想到的是: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乐趣,居然让自己同时体会到了。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冷艳就上了瘾。等她觉察到事情有些“邪乎”的时候,已经晚了。就是说,听故事的瘾,和讲故事的瘾,对她来说,生活中已经不可忽缺,而且缺一不可。

医学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成瘾性人格”,冷艳于是惶惶不安地对号入座: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这个毛病?

人是很脆弱的东西。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可以让人上瘾,也就是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日常的比如吃、喝、玩、乐、嫖、赌、抽,花、鸟、鱼、猫、狗,股票、古董、集邮、收藏,哪样不会让人上瘾?大人看电视会看成电视迷,孩子玩电脑会玩成游戏迷,女人逛街会逛成购物狂,看书会变成书呆子,听音乐会变成发烧友……吸毒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最极端、也是最典型的例子。

——难道听故事也会上瘾?也会形成“成瘾性人格”?冷艳对此颇感怀疑,也颇感好笑。所以,开始,她并没有将它当回事儿。后来她渐渐发现:想离开它、克服它,确实很痛苦,很难,很难。

平时,冷艳很不理解那些“烟君子”和“酒鬼”,他们离开了烟、酒好像就没法儿活了,就算活着,也没意思了,说还不如死了干净。她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有的还是她很尊重的人,比如她的父亲,她的老师。他们自己也深知烟酒的危害,常常发誓要戒烟,戒酒,可结果是不戒还好,越戒瘾越大,量也越大了。比如父亲吧,在她高考期间发誓再一次戒烟,结果等她高考完了,父亲的烟也戒出成果了:由原先的三天两包,变成了现在的两天三包。

后来,成为一名医科大学学生的冷艳想:抽烟,就相当于是慢性吸毒吧?虽然每包烟的烟盒上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但毕竟抽烟不犯法。相当于打擦边球。国家也从八亿烟民身上抽取了占利润总额10%的税收。也算打擦边球。虽然毒品的利润要高于烟草几十倍,但所有的国家还是要严禁啊!所以说,大家只允许打擦边球。允许你慢性吸毒,允许你慢性自杀……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慢性自杀的过程。冷艳越想越感到悲哀。

那些故事,那些据说是发生在医大、发生在你身边的惊险、刺激、真实的——故事,难道也是烟草?也是毒品?——什么叫“精神鸦片”呢?这就是啊!……

当冷艳意识到自己可能“中毒”时,已经晚了。她也抗拒过,挣扎过,试图戒“毒”。对那些故事,对胡昆,有点儿怕,有点儿恨,但更多的是渴想,是依赖,是没了它们这后的空虚、无聊、郁闷、孤独和痛苦……这和她以后做了“援交女郎”对性的感觉是一样的。

——还是算了吧!她对自己说,何必一定跟自己过不去呢?再说那东西又不是真的毒品,“精神鸦片”,不过是个比喻而已,再说,慢性自杀,总比急性自杀要好些吧?就像医院里,对急性病总要实施抢救,对许多慢性病不也是只好让它拖着吗?……

冷艳是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姑娘,这是她理智成熟的一种表现。“中毒”以后的她方方面面想得很多,但就是没有想过,她会不会中了别人故意设下的“圈套”?

4越勒越紧

胡昆“圈套计划”的第一步实施得非常顺利——他成功地让冷艳对那些故事上了瘾,下一步,就是怎样让她对讲故事的人上瘾了。

这中间必须有个过渡。好比两条直线,要用一段圆弧作光滑的连接。胡昆的这段“过渡圆弧”,是由一系列的“智力型恐怖故事”组成的:

#

有一年,医大登山队远征西藏,队中有一对学生情侣。

到了目的地之后,他们在山环建立了营地。正准备攻峰时,天气突然转坏了,但是他们还是执意要按原计划上山。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劝说那个女生留下,看守营地。

可是,一连过了三天,登山的男生们都没有一点儿消息。

那个女生有点担心了,心想可能是因为天气恶劣的原因吧。于是她决心再等一天再说。

果然,等到第四天,她终于看见男生们回来了!可是唯独没有看见她的男友。

大家沉痛地告诉她,在攻峰的第一天,她的男友就不幸遇难了!

女生听了这个噩耗,当场昏了过去。经过大家的一阵急救,女生才苏醒过来。

夜里,男生们在帐蓬里围成一个圈睡着,让女生睡在他们中间。临近十二点钟时,她的男友突然出现了,一把抓住她就往外跑。这个女生吓得哇哇大叫,极力挣扎!……

这时她的男友告诉她:在攻峰的第一天,发生了山难,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

……

告诉我,你相信谁?

#

胡昆知道,这样的故事,会深得冷艳的喜爱。

但他更清楚,冷艳还需要更深刻、更惊险的刺激。就像吸毒者,需要逐渐加大吸入的剂量。

于是胡昆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