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一无所知的时候,这些来自远古时代的石头,就只是一块石头。当你有了知识储备,你就会看见,这些砸摔锤磨出来的石器,充满了不朽的美学和智慧。”
博物馆的讲解员调了调扩音器的音量,声音听上去有些疲惫沙哑。
她是附近高校的学生,因为喜欢博物馆,所以报名成了馆里的志愿者,假期免费为游客讲解展览的文物。
正值旅游高峰期,这样的开场白,她一天下来,要说上个十几遍,一开始还能满怀热情,到后面,只剩下疲惫和照本宣科似的念稿。
她的身边,围绕一大群慕名而来的游客,多数游客认真倾听;少部分游客拿出手机,对着她身后展柜里的石头拍照打卡;还有部分游客,东张西望,对史前的这些破瓦碎石不太感兴趣,期待快快进入到文明诞生以后的帝国时期。
人群中,还有个十分独特的游客,坐着轮椅,模样看上去很年轻,戴着口罩,看不清面容,如瀑黑发披在肩后,一双蔚蓝色的眼睛,十分漂亮,宛如深邃的海洋。
轮椅由另一名穿着白衬衫的年轻女性推着。
那名女性剥开了一颗糖,悄咪咪掀开轮椅上女子的口罩,将糖果塞进了她的嘴里,然后四下张望,没看到垃圾桶,便将糖衣塞到了包包里,并低头叮嘱说“只能吃这一颗,等进里面后就不能吃东西了。”
轮椅的女子没说话,含着糖果,眨了一下眼睛,表示同意。
她们跟着解说员进入石器时代的展厅。
解说员慢条斯理开始讲述“最初,人类制作的石头十分简单,几乎和你在野外看到的石头没什么两样,如果不仔细观察,如果没有发现它边缘锋利的一面,你很有可能会以为它就只是一块自然形成的石头。比如,展柜里的这堆石头”
“这是在默斯肯大陆出土的一些距今约300万年的石碓,仔细看,石头上面有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这表明,这个时候,这个地区的古人类,已经懂得两块石头对砸,可以产生一块锋利的石片,她们开始有意识地制造石器了。”
“人类的演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未知的空白点,这些石头,虽然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玩意,但是,告诉了我们很多有关于古人类的信息。”
“这些锋利的石片,可以用来砍断树木,她们砍断树木做什么呢可能是用来烧火,也可能是当成工具;石片还可以把肉和皮毛分割出来,将猎物切割成小块,这代替了牙齿的撕咬功能。”
“来,我们看下一个展柜的石器。公元2566年,一个潜水员在科斯克海域潜水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海底洞穴,洞内石器遍布,岩壁上还留有史前时代的壁画,她带回了一些石刀、石斧、石锤。这些石器,既是狩猎采集的工具,也是远古人类防身的武器,它们可以砸开动物的骨头,吸食骨腔的骨髓,也可以用来挖掘土里的根茎类植物,石斧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的斧头,可以切割、砍劈、锤砸。”
“后来科学家们的测定发现,科斯克海域的这些石器,与默斯肯大陆出土的那些石头属于同一时期,这表明,两个地区的古人类的发展水平,可能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
“很可惜的是,虽然那名潜水员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了她的发现,但由于当年没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神秘的海底洞穴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岩壁上神秘精致的画作没能保存下来,我们无法目睹。考古学家们根据文字资料还原了壁画,从画作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野牛、狼、海龟、鱼、飞鸟等等,原始人类大概以它们为食。”
“这些壁画的完成度很高,引发了学者们对古人类的新认知。从壁画上,我们可以还看到很多人身鱼尾的形象,这很可能是原始人的一种图腾崇拜,就像我们的上古神话传说中,神的形象,都是半人半兽的,什么半人半马啊,半人半鸟啊。把人和兽结合起来,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想象和敬畏。”
这时候,那个推着轮椅的女子提了个问题“以前的人可以生活在海里吗”
讲解员回答说“目前主流观点不认为是这样,可能当时处于冰期,海面比现在低很多,科斯克洞穴所在的位置,在那时候是一座山,并不在海底。当时的人们,住进了山洞里,将洞穴作为栖息地,吃饱喝足后,闲着没事,就在壁上绘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画了下来,后来,海平面上升,陆地就变成了海洋。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有一种人类,能够在水里憋气很长时间,也能够潜入水里居住。”
人群中有个小孩稚声稚气道“说不定她们就是半人半鱼的模样,都是住在水里的。”
讲解员见是个小孩子搭话,童言童语,便哈哈一笑,不多做解释,不说什么人鱼只存在于神话传说和童话故事里,不去破坏孩童美好的想象。
她带着游客,继续参观下一个展柜的物品。
“科斯克地区还出土了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同时,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和农业相关的工具
其实这个地带有很多神秘的色彩,根据某位先哲的记载